上一页|1|
/1页

主题:“宅男”当上小巷总理 记浦东塘桥街道塘东社区干部万添杰

发表于2015-04-07

 

“宅男”当上小巷总理 记浦东塘桥街道塘东社区干部万添杰
( 2015年3月30日 )

人物小传

万添杰,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塘东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男,1984年11月生,中共党员。

万添杰是浦东“二次创业”的典型人物,是浦东“80后书记”的领头羊。2012年1月万添杰当选为浦东新区第五届人大代表;2011年评为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个人;2012年浦东新区终身学习优秀推进员;居民区党总支于2011—2014年被评为浦东新区一级党组织。

万添杰进进出出总是夹个笔记本。他说,没有本子就没有安全感。手中的笔记本见证了他的成长,带给他信心。

5年多前,他还是一名计算机工程师,是众多“IT宅男”中的一位。如今,他是居民口里的“小万书记”,是值得信赖的“小巷总理”。

他,就是浦东塘桥街道塘东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万添杰。

一名80后大男孩,为何沉浸于“婆婆妈妈”的社区事务?又是如何成长为社区工作的“老法师”?万添杰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社区工作的精髓:只有沉得下去,才能办得好事。

工作思维“劈成两半”

而立之年的万添杰,从一名党群社工到成为塘桥街道塘东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用了5年。

“一开始是被‘党群社工’这个名字给‘忽悠’进来的。说实话,看到当时的小区环境,心里就‘打了格楞’,做不长。”第一天报到,下午正好劳模杨怀远来开讲座,挑着“小扁担”,把最普通的工作做到极致,这给了他很大激励,“‘婆婆妈妈’的事情虽然繁琐,但做好了让居民满意,也能收获成就感。”

有一次,有干部曾问万添杰:“你来这边有没有动摇过,有没有考虑以后的个人职业发展。”

万添杰是这么回答的:“我没时间考虑这些。每天我回家倒头就睡。第二天早晨,7时从家里出发,7时半到居委会这边。每天都有不同的任务,实在是没时间琢磨这些。”

新形势下,居委工作如何开展?万添杰说,他的工作思维一向是“劈成两半”。一半是向着老同志看,学习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沿袭老一辈居委干部的优良传统,另一半向未来看,要思考新形势下居委工作如何开展。他认为,居委工作不光要把街道指派的常规任务做好,解老百姓“急难愁”,如果有时间、精力、资金,也要做一些自选项目。比如,推动小区自治。有些事情要去行政化,让老百姓来监督,甚至参与进来。群众工作要靠群众来做。让老百姓来形成规约。

“我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提升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让小区居民有归属感。居委会干部做到这一点,心里就不累。”

“72家房客”动迁无“钉子户”

在浦东,塘东小区是典型的“大熔炉”式社区,2600多户居民,6000多名常住人口。这里有上世纪60年代的老小区,有80年代的公房,也有90年代建造的高层。塘东居民区由两个自然小区组建形成,3个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物业服务。由于自然小区互相紧挨,在小区出现安全隐患、综合管理难问题时,容易引起连锁反应。

2011年6月,万添杰创新“四方联动,助人自助”自治工作法,策划成立了塘桥社区第一家由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居委会“连接”,小区业委会“自治”的业委会自治沙龙,为社区治理探索出一条新路。

新的工作思路在动迁时起到了作用。塘东小区有72户人家住的是塘桥地区范围内唯一的二级以下旧里,没有卫生设备,每逢下大雨,路面上就积水,造成居民无法正常生活,小区邻里矛盾不断,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特别强烈。

万添杰作为人大代表,在新区五届人大会议召开期间,他主动联络新区建交委,反映峨山路420弄地块动迁置换问题,在与街道共同努力下,“72家房客”有了旧改动迁置换的机会,但前提是必须实现五个100%:即征询同意率、方案征询同意率、房屋评估率、意向签约率、搬场率都要求达到100%。要走就全走,只要有一家不同意不签约,那72户是一户也无法走。

得知消息的万添杰既高兴又紧张,因为72户人家是捆绑在一起的,不能有一家“钉子户”,要实现5个100%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万添杰从协议置换开始的那天起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他日日夜夜在72户人家中了解情况,上门做困难户的思想工作,有时为对一些情况复杂的家庭进行调解,常常是和他们“磨”上一天,才能吃上一盒方便面,就这样他还是坚持一边按着隐隐作痛的胃,一边耐心调解。

连日的奔波,使他意识到群众工作要靠群众来做,让老百姓来形成规约。随后,他连夜约请了十多户小区居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动员动迁居民成立动迁居民委员会,通过委员会确定重点居民工作名单,努力打消动迁居民等、靠、要等消极观望心态,引导居民早日签约。

在街道和区建交委、信访办、法院、拆管中心等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最终达成5个100%的动迁目标,“72家房客”没有一个做“钉子户”,峨山路420弄地块动迁置换成为浦东新区第一个成功参照房屋征收细则执行的旧改置换项目。

“地板书记”无椅化工作

居委干部“无椅化”工作,是万添杰倡导的一种工作态度。他常说,“我们就是‘地板书记’,平时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但遇到事情,也不要不把自己当回事”。

2009年,万添杰刚进塘东居委不久,正赶上新区和街道为小区4幢高层进行综合整新配套工程。有一户居民死活不肯配合施工队将空调外机移机,说急了他干脆坐在了空调机上,扬言谁动就和谁拼命。万添杰闻讯赶来,了解了他的思想症结后,亲自和施工人员制定移机方案,并全程参与空调移位,直到调试正常才离开,使这户居民心悦诚服。

在小区整新工程中,还有一位住在大楼里的独居老人,卫生间房顶长期漏水,物业几次维修都没有修好,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他非常生气。万添杰来到独居老人家中,一边安慰老人,一边拿着板凳到卫生间掀开扣板仔细查看,原来是楼上的居民卫生间淋浴房排水处没有做好封闭。小万立即与楼上邻居协商维修方案,又与工程施工人员一同帮助修缮。后来这位老人在小区里逢人就夸小万书记好,还帮忙为小万做楼里整新工程的宣传、协调工作。

无论做什么事,万添杰总是冲在最前面。有一次,万添杰带领社区干部正在巡查小区,突然听到一名志愿者前来报称,附近一名老人被车撞倒,头部受伤血流不止,老人的腿脚也被轿车卡住了。万添杰赶紧跑到居委会拿起急救包赶到现场,用三角纱布对老人进行包扎。伤者的爱人闻讯赶到现场,见此情景几乎瘫倒。万添杰见情况严重,在120救护车还未赶到的情况下,立刻架起老人拦住出租车送往医院。到了医院,他排队、挂号、清创、拍片并安抚家属,使伤者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如今,万添杰的手机24小时开机。他说:“居民的事情没有小事,即使居民很晚打电话过来,我也会和他们聊天,这是居民对我的信任。”

人见人爱的居委会“胖叔叔” ——80后“小巷总理”万添杰不是在小区,就是在去小区的路上

清晨8时,阳光洒进塘东小区最西边的院落。尽管居委会规定每天8时30分上班,但早一点来办公室,烧好6瓶开水,然后就开始在小区里“晃悠”,琢磨着今天能为居民干些啥,这是万添杰5年来养成的习惯。

早就听说,浦东塘桥街道有位“老少通吃”的80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不过只有和他一起站在小区里,你才能真正见识什么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从巷口到居委会,短短百米的路上,不停有社区老阿姨和他打招呼。

“小万,你婚期定了吗?要请阿姨吃糖啊。”

“小万,千万要注意休息,这么年轻,身体不能垮啊!”

“小万,阿姨最近脚不好,志愿服务队的活动只能停一下,等脚好一点,阿姨去找你哦。”……都说社区工作“婆婆妈妈”,一位80后小伙子是怎么喜欢上这样的工作,又是如何被上海阿姨阿伯们“看上眼”的呢?

万添杰说,这也许就是缘分。

生于1984年的万添杰,在上海海洋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曾在一家外企做过一段时间IT工程师。不过,那段时间,他总觉得“自己找不到成功的感觉”。2009年3月,万添杰辞掉了工作。当时,适逢浦东新区集中招募党群社工,万添杰报了名,经过一轮轮笔试面试,7月份,他成了塘东居民区一名党群社工。

万添杰回忆,刚到社区时,工作环境不是很好,年轻人数量寥寥。大家印象中,社区工作都是老阿姨做的。“外界会质疑你的动机:是不是你能力很差,在外面竞争不过别人才来到社区工作的?更多人的人则说,这个小胖子在这儿呆不长的。”

真正让万添杰决心留下来,把社区工作当作事业的,是他的居民们。

刚过而立之年的万添杰,有过两次大病住院。一次是在小区着火,连着几天不休不眠安置完受灾居民后,他的胃大面积出血;另一次则是老小区在50天内完成了100%的动迁签约,人们都说他完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他的心脏感到很不适。两次住院期间,小区居民们自发来探望,有的看他睡着了,就在病床旁放一束鲜花,悄悄走了。探望者络绎不绝,甚至惊动了院方。一次,院长忍不住问他:“小伙子,你是不是哪个老板或领导的小孩啊?怎么这么多人来看你?”

“不是的,我是一名居委会书记,这些都是我们小区居民。”院长听这话后沉默良久,走时丢下一句话,“好好干,小伙子,你一定是个好书记。”

回想起这些往事,万添杰心情格外舒爽,脚步也更轻快起来。“很多人都说我工作有想法,要为我总结社区工作法。其实,哪有这法那法的,有就一条,将心换心。”小万说,自己就是个“泥腿子”,不是在小区,就是在去小区的路上。

说这话时,万添杰的电话响了,是住在小区某幢6楼的孙阿姨向他求助。原来街边一家理发店的锅炉昨天烧了一整晚,“嗡嗡嗡”的噪声让老阿姨彻夜难眠。

“阿姨别急,我这就去处理,一定让他们今天就解决。”挂上电话,万添杰掉头走出小区,那脚步丝毫看不出是一位200斤的大胖子。

发表于2015-04-08

我们也来个靠谱儿的书记就好了。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