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古时候,军令状就不是随便谁都能领的

发表于2015-12-07

顾名思义,“军令状”的起源和军队行军作战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指挥官的责任感,确保战斗的胜利。 现泛指接受某项重大任务后写的保证书,范围也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军队。 立军令状,贵在自我加压,不留后路。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立军令状是有极大风险的,因为军中无戏言,立下军令状,白纸黑字,那是要兑现的。三国演义中写到:当年蜀国将领马谡为守街亭立下军令状,后街亭失守,蜀国丞相孔明(诸葛亮)不得不军法从事,这就是有名的历史故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还有当时草船借箭时,诸葛亮也在周瑜面前立下了军令状,当然,敢立军令状,也是高度自信的表现。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们一定要有这个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决心,有这种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精神,战争年代,将士们与阵地共存亡的精神是决定一场战役能否取胜的决定性因素。

发表于2015-12-07
这个社会对人得上双枷锁,对事要上双保险。没有财产抵押,保证书都不管用。没干好得罚,干好再奖赏。小区的人在这方面又太好说话了,都说吃一亏长一智。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