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专家称:新牌照须有10年使用年限 中心城区减少停车位供给,您怎么想?

发表于2012-10-15


如题,我们是不是到了向新加坡和HK学习的年代了?

发表于2012-10-15


停车费应随CPI同步上涨,根据收入水平应从15元提升至35-40元,这样就会让人考虑是否需要买车。”10月11日,在“沪港创新发展与城市治理”研讨会上,专家、市政协委员们就“城市规划与公交优先”的专题进行探讨。同济大学教授潘海啸认为,需要通过限制汽车出行来推行“公交先导”。

如何继续推行公交优先政策?来自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的潘海啸教授认为,牌照拍卖的作用正在失效,“投放数量已是原来一倍,目前全市已超过100万辆车;而在郊区使用外地牌照没有任何限制,这对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也在增加”。他建议,新牌照必须有10年的使用年限,也就是变相收取交通拥挤费。

潘海啸还建议增加停车费,中心城区停车费应随着CPI增长而增加,“每小时15元已不算贵”。他认为根据目前收入水平,可提升至每小时35-40元,让市民在买车前“三思”。

针对不少居住区地面停车混乱、消防车难以进入的问题,潘海啸建议,提高居住区地面停车的费用,同时提高居住区外停车的费用。另外,在城市中心地区、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在公交可达地区减少停车位的供给。

 

发表于2012-10-16

停车费提升至35-40元不是目的,目的是保持机动车辆的交通畅通。

要保持机动车辆的交通畅通,可以采取多种办法。提高停车费是其中一种方法,效果是提高车辆的使用成本。

要提高车辆使用成本,还可以提高油费,提高车船税,征收拥堵费等等。

除了提高车辆使用成本,还可以提高购买成本,包括:征收或提高牌照费,提高购车契税,增收奢侈型(大排量)汽车税,等等。

此外,要保持机动车辆的交通畅通,可以降低其它替代交通方式的价格,比如:地铁票价1元起,一般2元,最高3元。又比如,给电力助动车、自行车松绑,鼓励购买。

罗嗦了这么多,是想说一句话,现在的专家教授脑子不好用,就想着一招制敌,一根筋

事实上,“机动车辆经常遭遇拥挤”这一现象本身就会影响购车意愿。市场有无形之手,只要信息畅通,就能保持最佳状态。日本人很多人有车,但不开车上班,就是这个道理。专家知道么?




发表于2012-10-16

虽然“专家”说上海的公共交通体系已经很发达了,本人自身的感受还是相差甚远。比如地铁的间隔时间“过长”;换乘路途“遥远”;而且价格并不“亲民”。

发表于2012-10-17
引用:edwinchan 在2012-10-16 0:07:07写道:原帖 
停车费提升至35-40元不是目的,目的是保持机动车辆的交通畅通。
要保持机动车辆的交通畅通,可以采取多种办法。提高停车费是其中一种方法,效果是提高车辆的使用成本。
要提高车辆使用成本,还可以提高油费,提高车船税,征收拥堵费等等。
除了提高车辆使用成本,还可以提高购买成本,包括:征收或提高牌照费,提高购车契税,增收奢侈型(大排量)汽车税,等等。
此外,要保持机动车辆的交通畅通,可以降低其它替代交通方式的价格,比如:地铁票价1元起,一般2元,最高3元。又比如,给电力助动车、自行车松绑,鼓励购买。
罗嗦了这么多,是想说一句话,现在的专家教授脑....
 ......
  
发表于2012-10-18
又是专家,哪里的专家? 十多年前,怀着崇敬的心听一专家讲座,肚里有气不敢出声,忍着慢慢泄放,结果气体内容比较多,搞得周围人捂着鼻子没能专心叫专家的讲话,很是愧疚。 现在的专家不加思考,心中有话转变成口中的气流,且声音洪亮, 私毫没有我当年对知识的敬重感!正所谓有内容的不响,响的没.....
发表于2012-10-22


不要一想到治理就想提高收费,先想想怎么治理好马路上的乱停车吧。如果不能在路上乱停车,我估计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发表于2012-10-22

只知道收费跟人家看齐
收入水平、配套和服务质量呢?!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