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燕京啤酒李福成商海沉浮中,有魄力有定力

发表于2015-06-15
标签:时代 郊区 房地产 市场 企业 

作为燕京的灵魂人物,李福成被燕京人这样评价:“李总的身体里流的一半是血、一半是啤酒。”乍一听,有点像玩笑,但确是对燕京啤酒李福成最中肯的评价。
近日,为燕啤打拼30多年的李福成因年龄退休,不再担任燕京啤酒集团董事长职务,记者从燕京啤酒内部已证实该消息。根据中国政协报的报道,可以确认李福成还将继续担任燕京啤酒股份公司董事长职务。


今年61岁的燕京啤酒李福成一辈子只呆过两个工作单位;1972年1月到1983年,其工作单位是北京顺义化肥厂;1983年1月至今,其就再也没离开过燕京啤酒公司。从当年北京郊区一个小厂走到今天的全国龙头企业,率领燕啤一路拼过来的燕京啤酒李福成很少谈及自己。
在商海沉浮,需要敢闯敢为的魄力,也需要不急不躁的定力。李福成几十年都在摸索:怎么既保持定力又不失魄力?
20世纪90年代,外资大举进入并控股国内啤酒企业。但媒体眼中的燕京啤酒却是“内不联营、外不合资”。有人担心,燕京啤酒这种近乎封闭的态度,如何顶得住竞争压力?“我们其实并没有拒绝合资,还积极接触过一些企业。”燕京啤酒李福成回忆,只不过在沟通过程中,一些大型外资品牌要么根本不平等对待民族企业、要么张口就是“吃掉你”。
“这么合资,燕京还是自己的燕京吗?”燕京啤酒李福成不停地追问。
要坚持做民族品牌!燕京啤酒李福成定下一条原则:合资是为了壮大民族品牌,合资不能失去控股权,不合资不能失去市场竞争力。
为了在保持独立的同时又能紧跟时代,燕京啤酒李福成提出了“四个做强做大”思路: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市场网络、燕京品牌、经济实力做强做大。
市场竞争是资本竞争,但引资只有合资一条路?燕京啤酒果断寻求进入资本市场。1997年,燕京筹划A股上市,临上市前差点搁浅,但燕京决不放弃备战到最后一刻,终于让企业独辟蹊径顺利上市。1997年至2002年,燕京啤酒在内地和香港两个资本市场共募集资金31.5亿元。钱怎么花?又开始考验燕京啤酒李福成的定力。
那几年,不少啤酒企业都开始涉足房地产等其他领域。燕京啤酒李福成坚持认为,自己的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都集中在啤酒领域,“要一心一意做大做强主业,不能见异思迁”。
因此,燕京啤酒专注于拓展市场,并陆续收购、兼并了数十家国内啤酒企业。“燕京品牌的估值,1998年是24.5亿元,2013年已经到503亿元。”燕京啤酒李福成为自己的坚持感到自豪,“现在燕京已经稳居世界啤酒业前八。力争到2015年,我们的年产量达到800万千升,进入世界前六。”
新闻源:http://news.21cn.com/caiji/roll1/a/2014/0429/18/27104474_1.shtml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