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工资在涨,物价涨的更快~~ 我们工薪阶层咋办~~

发表于2011-05-27
“抢盐大战”刚告一段落,“涨价大军”的新晋队员又将来袭。

日化企业正在掀起近3年来最大规模的涨价潮。宝洁、联合利华、立白和纳爱斯四大日化品牌的产品将于下月初集体涨价,涨幅为5%-15%。

粗粗看来,日化品的涨价似乎并非没有道理。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副总裁曾锡文介绍,日化行业所用的原料大部分是石油的副产品,目前国际油价已从去年的50美元涨到了现在的100美元,洗涤用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价格已涨了60%,无机化工产品价格也涨了40%。此外,肥皂等产品要用的植物油价格也涨了50%以上,加上塑料包装也都在涨价。

通胀阴霾掩映下,涨价并不稀奇。但四大日化品牌同时涨价,不禁让人怀疑其动机。按照市场竞争法则的常识,竞争主体往往涨价有前后,甚至会出现你涨我不涨的竞争策略,但反观这四大日化品牌,则是心照不宣,步调一致,如出一辙,由此不能不让人疑窦丛生。

市场份额决定话语权,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在中国这四大公司所占市场份额高达80%,拥有几乎绝对的话语权。而且,总是拿着原材料涨价搪塞,难免会受到质疑。巨头涨价了,后面的难免要跟风。”艾格农业行业分析师马文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歌丽贸易(深圳)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也表示,日化行业中的小企业是没有提价权利的,但是只要这些巨头提价,小企业就会跟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巨头们的垄断影响。

宝洁公司也确实存在“前科”。3月3日,西班牙国家竞争委员会一份声明说,包括宝洁在内的8家美容产品制造商1989年至2008年期间结成联盟,对在西班牙市场销售的美发产品实行共同定价。宝洁等公司要在中国重演西班牙的旧事的疑虑开始在坊间无限度地扩大。

而且,在中国实行价格垄断所付出的代价也远比其他国家小得多。因为,中国《反垄断法》自出台以来,还罕见使用。5000万欧元的罚款,在中国还是个天文数字。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