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2011年轨道交通每乘次花费2.4元”怎么算的?

发表于2012-07-22


上海昨天首次公布公交客流大调查报告,其中关于“2011年轨道交通每乘次花费2.4元”的数据,让不少市民和网友感到困惑。“地铁最低车票价不是3元么,这2.4元的乘车费是怎么算出来?”今天下午,市交港局相关人士解释“乘次”的概念称,一个乘次指的是一个人当日乘坐当次车,如果换乘一次地铁,就要算做两个乘次。

针对不少市民的疑虑,市交港局人士举例解释称,如果从人民广场至五角场(乘坐8号线在四平路站换乘10号线)花费4元,由于中间换乘1次。共计2乘次和1人次,所以每乘次费用为2元,每人次费用为4元。

相关人士还透露,上海乘客乘坐轨道交通出行,在轨道交通内部换乘的乘次,工作日为1.6465,双休日为1.647173,平均为1.6467个乘次。如果四舍五入后按照1.65乘次计算,再乘以2.4元,就可以得出每人次的平均花费为3.96元。而这个平均值,也包含了老年人免费乘车和换乘优惠的数量。

在这份调查中,还给出了其他交通出行的成本: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57.5万人次,增长13.1%;公共汽电车每乘次花费1.8元,较2005年下降5%。2011年优惠乘车日均达306.1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7.9%等等。目前看来,还是轨道出行花费引起的争议最为明显。

昨日公布的调查报告中,为何不采用市民更为熟悉的人次?交港局相关人士表示,这是交通调查报告的惯例,“完全能理解每个个体对每乘次出行支出的疑问,因为每个人对出行支出的感受并不一样”。

附:2011年度上海市公交客流大调查简介

2011年度上海市公交客流大调查从去年5月份正式启动方案制订,今年5月形成调查报告,由上海城市交通设计院通过市[有关部门]采购平台中标组织实施,这也是上海市首次大规模系统性客流大调查。

本次调查分为公共交通服务供应、客流特征、出行特征和公交相关信息四个部分。

而调查方法则通过既有数据调查、信息技术调查、传统人工调查和出行特征调查四种方式进行。据了解,既有数据调查涉及市、区县两级主管部门和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出租汽车和轮渡等多个行业几十家企业,调查线路1200多条次、车辆7万多辆次、站点近2万个。企业报表数据调查历时3个月,出动录入人员千余人次。传统人工调查则调查线路110条,11299个班次,对各运营企业进行了问询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万余份。出行调查则对外环以内区域的黄埔、徐汇、长宁等11个区,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构比例,选取了1万个有效样本,进行了入户面访和电话访问调查。信息技术调查则是发挥了公交站点和线网地理信息数据、交通卡数据等科技优势,建立完整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路网和线网数据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研发了客流数据分析模型。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