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欣赏,是一种智慧

发表于2007-01-10
世界著名雕刻家罗丹说过,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的,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不善于发现、不懂得欣赏而已。美的东西客观存在,我们为什么不能发现、不懂欣赏呢?其实,原因也简单,是我们缺少了一种发现美的眼光,一种接受美的胸怀,一种欣赏美的智慧。

发现美,需要一种眼光。比如,谈起“秋”字,文人墨客往往将它与一个“悲”字联在一起,正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是也,于是便有了“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等“秋气太深”的诗句,“秋”便成为一种渐失生机的代名词,而唐代诗人刘禹锡以一首《秋词》一扫悲秋之气,“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高气爽,一鹤排云,自古便有,但为何只有刘翁引入诗中?不消多说,是刘翁具有一种独到的眼光。又比如,谈起沙漠,眼前浮现的是一片荒凉和肃杀,谈“沙”色变,仿佛沙漠成了死亡的代言物,更不必说有什么美了,然而,另一位大诗人王维,以其那双发现美的眼睛,描绘美的笔触,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绝唱……时人都认为不美的事物,到了善于发现美的人眼前,却变成了一种大善大美,何哉?眼光使然。

接受美,需要一种胸怀。想当年,重庆谈判期间,一代伟人毛泽东抛出一首《沁圆春·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蒋家王朝本也知道此乃至美之作,但就是不肯承认,硬要雇来一些“御用文人”与主席比试比试,非得等到那些“御用文人”们不敢提笔才罢休。蒋氏如果早点承认这种美,早点接受这种美,便不会弄得这般尴尬。其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情太多,人家成绩比你好,你偏要说人家考试作弊;人家能力比你强,你偏要说人家是拉关系;人家效率比你高,你偏要说他是糊涂蛇尾……林林总总,诸如此类,是亲密朋友,可能还能容纳对方之美;要是竞争对手,恐怕就要冷嘲热讽,恶语中伤,突出的偏要说成是一般的,美丽的偏要说成是丑恶的。究其缘故,胸怀使然。

欣赏美,需要一种智慧。早在战国时期,一代琴师伯牙,弹奏《高山》之曲,钟子期边听边赞:“善哉鼓琴,巍巍乎泰山!”伯牙又奏《流水》,钟子期又赞:“善哉鼓琴,汤汤乎流水!”也正是因为钟子期对琴声的欣赏,对伯牙的欣赏,才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遥想当年,伯牙的《高山流水》也是即兴所作,绝非如现在流行歌曲那样传遍大江南北,钟子期这种欣赏的背后,是对音乐的精通,对世界的洞察,同时也是一种独到的眼光发现伯牙,更是一种宽阔的胸襟对伯牙和《高山流水》的接纳,说到底,是一种智慧使然!

美的事物,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发现了美,是快乐的;接受了美,是幸福的;欣赏了美,则是智慧的。学会了欣赏,便有了一种智慧。
发表于2007-01-11
请问你是不是夕阳姐姐?
发表于2007-01-11
发表于2007-01-11
我又注册过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验证码这关老过不去,怎么回事啊?
发表于2007-01-11
发表于2007-01-11
我已经去过你们论坛好多次了,以前没有斑竹的时候我还以过客身份发了很多帖子,现在进不去也发不了了,真遗憾
发表于2007-01-11
发表于2007-01-11
好的,现在我工作着,等会空下来再去弄弄:)
发表于2007-01-11
我之前又试了很多次,但是你哪个论坛我就是注册不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倒霉死了~~你能不能想法帮我一下啊?
发表于2007-01-11
以下是引用jjp301在2007-1-10 21:04:08的发言:

世界著名雕刻家罗丹说过,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的,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不善于发现、不懂得欣赏而已。美的东西客观存在,我们为什么不能发现、不懂欣赏呢?其实,原因也简单,是我们缺少了一种发现美的眼光,一种接受美的胸怀,一种欣赏美的智慧。

发现美,需要一种眼光。比如,谈起“秋”字,文人墨客往往将它与一个“悲”字联在一起,正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是也,于是便有了“八月秋高风...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