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康复护理健康内容(持续更新中)

发表于2012-03-27

从这周开始,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疾病康复护理方面的健康内容~

发表于2012-03-30
发表于2012-03-31
发表于2012-04-16

卧床并发症——营养不良、肠功能减退

临床上发现,凡是发生重度压床的病人,大多体型非常消瘦,往往不到百斤。一位来自海南的老太太,在转病床时,儿子抱起她,刚用力,就听到""一声,骨折了……

卧床后,病人的活动量减少,所需的能量下降,消化和排便功能也发生了改变,加上受生活习惯和治疗的影响,大部分的病人胃口很差,不仅吃的少,而且消化困难,便秘在卧床病人中非常常见。如果能量不足,人体就会开始分解自身储藏的脂肪和蛋白质,导致皮下脂肪进一步减少,对压疮治疗非常不利。

对策:进食时抬高床头位置,采用熟悉的进食姿势;多食用富含纤维质的食物,如全谷类、蔬菜,饮用流质食物时最好连残渣一起食用;增加运动量,刺激病人食欲,促进肠道蠕动,促进通畅排便。

 

卧床并发症——肌肉废用性萎缩

长时间卧床,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肌肉长时间得不到运动,逐渐萎缩,体积缩小,伸缩能力下降,导致肌无力,并有可能引发肺炎等其他并发症,伤口恢复极其缓慢,对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对策:要防止肌肉萎缩,唯一的办法就是运动,能够运动时,一定要力所能及的动,即使不是全身运动,如抬手,转动胳膊等运动,也是很有好处的;同时给予患者信心,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保证营养。

 

卧床并发症——下肢水肿护理

卧床病人因为肌肉不运动,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甚至形成血栓,堵塞静脉,因而出现肢体肿胀。另外,由于长期卧床和其他慢性疾病,病人营养差,伤口又造成营养蛋白的丢失,更加重了下肢的水肿。有些病人甚至出现臀部和腰部的水肿,进一步家中创面。

对策:病人可以自主运动,缺乏运动能力的患者应有护理者牵引坐被动运动,按摩腿部,防止血栓。

 

卧床并发症——关节硬化

病人的各个关节在卧床后,很少能够得到自主运动,因此关节运动功能迅速萎缩,导致肌腱变硬甚至挛缩,下肢关节硬化尤其严重,往往病人形成垂足。关节硬化的后果十分严重,即便是压疮得以治疗,以后病人也很难下地。

对策:唯有及早预防,不能自主运动的由护理者辅助,进行被动运动,保证每天一定时间的锻炼;能够站立后,迅速扶物行走,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发表于2012-04-16

卧床并发症——营养不良、肠功能减退

临床上发现,凡是发生重度压床的病人,大多体型非常消瘦,往往不到百斤。一位来自海南的老太太,在转病床时,儿子抱起她,刚用力,就听到""一声,骨折了……

卧床后,病人的活动量减少,所需的能量下降,消化和排便功能也发生了改变,加上受生活习惯和治疗的影响,大部分的病人胃口很差,不仅吃的少,而且消化困难,便秘在卧床病人中非常常见。如果能量不足,人体就会开始分解自身储藏的脂肪和蛋白质,导致皮下脂肪进一步减少,对压疮治疗非常不利。

对策:进食时抬高床头位置,采用熟悉的进食姿势;多食用富含纤维质的食物,如全谷类、蔬菜,饮用流质食物时最好连残渣一起食用;增加运动量,刺激病人食欲,促进肠道蠕动,促进通畅排便。

 

卧床并发症——肌肉废用性萎缩

长时间卧床,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肌肉长时间得不到运动,逐渐萎缩,体积缩小,伸缩能力下降,导致肌无力,并有可能引发肺炎等其他并发症,伤口恢复极其缓慢,对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对策:要防止肌肉萎缩,唯一的办法就是运动,能够运动时,一定要力所能及的动,即使不是全身运动,如抬手,转动胳膊等运动,也是很有好处的;同时给予患者信心,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保证营养。

 

卧床并发症——下肢水肿护理

卧床病人因为肌肉不运动,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甚至形成血栓,堵塞静脉,因而出现肢体肿胀。另外,由于长期卧床和其他慢性疾病,病人营养差,伤口又造成营养蛋白的丢失,更加重了下肢的水肿。有些病人甚至出现臀部和腰部的水肿,进一步家中创面。

对策:病人可以自主运动,缺乏运动能力的患者应有护理者牵引坐被动运动,按摩腿部,防止血栓。

 

卧床并发症——关节硬化

病人的各个关节在卧床后,很少能够得到自主运动,因此关节运动功能迅速萎缩,导致肌腱变硬甚至挛缩,下肢关节硬化尤其严重,往往病人形成垂足。关节硬化的后果十分严重,即便是压疮得以治疗,以后病人也很难下地。

对策:唯有及早预防,不能自主运动的由护理者辅助,进行被动运动,保证每天一定时间的锻炼;能够站立后,迅速扶物行走,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发表于2012-04-16

卧床并发症——营养不良、肠功能减退

临床上发现,凡是发生重度压床的病人,大多体型非常消瘦,往往不到百斤。一位来自海南的老太太,在转病床时,儿子抱起她,刚用力,就听到""一声,骨折了……

卧床后,病人的活动量减少,所需的能量下降,消化和排便功能也发生了改变,加上受生活习惯和治疗的影响,大部分的病人胃口很差,不仅吃的少,而且消化困难,便秘在卧床病人中非常常见。如果能量不足,人体就会开始分解自身储藏的脂肪和蛋白质,导致皮下脂肪进一步减少,对压疮治疗非常不利。

对策:进食时抬高床头位置,采用熟悉的进食姿势;多食用富含纤维质的食物,如全谷类、蔬菜,饮用流质食物时最好连残渣一起食用;增加运动量,刺激病人食欲,促进肠道蠕动,促进通畅排便。

 

卧床并发症——肌肉废用性萎缩

长时间卧床,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肌肉长时间得不到运动,逐渐萎缩,体积缩小,伸缩能力下降,导致肌无力,并有可能引发肺炎等其他并发症,伤口恢复极其缓慢,对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对策:要防止肌肉萎缩,唯一的办法就是运动,能够运动时,一定要力所能及的动,即使不是全身运动,如抬手,转动胳膊等运动,也是很有好处的;同时给予患者信心,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保证营养。

 

卧床并发症——下肢水肿护理

卧床病人因为肌肉不运动,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甚至形成血栓,堵塞静脉,因而出现肢体肿胀。另外,由于长期卧床和其他慢性疾病,病人营养差,伤口又造成营养蛋白的丢失,更加重了下肢的水肿。有些病人甚至出现臀部和腰部的水肿,进一步家中创面。

对策:病人可以自主运动,缺乏运动能力的患者应有护理者牵引坐被动运动,按摩腿部,防止血栓。

 

卧床并发症——关节硬化

病人的各个关节在卧床后,很少能够得到自主运动,因此关节运动功能迅速萎缩,导致肌腱变硬甚至挛缩,下肢关节硬化尤其严重,往往病人形成垂足。关节硬化的后果十分严重,即便是压疮得以治疗,以后病人也很难下地。

对策:唯有及早预防,不能自主运动的由护理者辅助,进行被动运动,保证每天一定时间的锻炼;能够站立后,迅速扶物行走,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发表于2012-04-23

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应坚持三个半分钟、三个半小时四要四不要的原则。

三个半分钟

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后要坐等半分钟;然后两条腿垂直在床沿再等半分钟。

三个半小时

早上起来运动半个小时;中午睡半小时;晚上67点散步行走半个小时。   

四要

1、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比如一些患有心脏病、糖尿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在进行运动时,最好先向医生咨询。

2、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根据自己的体力选择合适的运动,凡事不要操之过急,以免损伤。

3、要持之以恒、细水长流。坚持不断的训练,能使自己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

4、要注意安全。运动时,要注意评估运动的安全性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性,当然最关键的是要时刻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感觉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就医。

四不要

1、不要进行力量性锻炼。随着年纪增长,老年人会出现运动器官萎缩、韧带弹性减弱、骨质疏松、关节活动范围减小等情况,若进行较重的力量性锻炼,容易造成骨骼变形,轻则损伤关节和韧带,重则骨折成疾。

2、不要进行闭气锻炼。老年人呼吸肌的力量较弱,肺泡的弹性也相应降低,若锻炼时用力闭气,就容易损坏呼吸肌、导致肺泡破裂,引起肺支气管咯血现象。因此,进行体育锻炼时都必须配合有节奏的自然呼吸。

3、不要进行速度锻炼。老年人的心脏收缩力量减弱,血管壁的弹性降低,管腔变窄,血流阻力增大,若再进行快速度的锻炼,将使心脏更加不堪承受。如果原来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此时更容易促使脉搏和血压骤然猛升,以致造成死亡事故。

4、不要比赛争胜。因为在比赛争胜的过程中,会促使当事者神经中枢兴奋,引起血压和心率剧增,以致于发生严重后果。

发表于2012-05-07
大家也知道,现在人们中风很大一部分都是中青年,低年龄层次的高发病率除了平时饮食的健康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归类于缺乏运动,这期我们将教授大家一套预防中风的保健操,老少皆宜,终身受益~
人的头部由于老是“高高在上”,脑血管的抗压力和韧性也就较差。保健操中的许多动作,能增加脑部的供血量和压力,从而能消除脑中的隐患。
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呼吸均匀,站坐均可,共10个动作,早晚各做1次。

(1)双掌擦头——十指交叉置于后颈部,左右来回擦100次。

(2)左右转头——头先向左后向右转动,幅度宜大,以自觉酸胀为好,30次。

(3)前后点头——头先前再后,前俯时颈项尽量前伸拉长,30次。

(4)旋肩舒颈——双手放两侧肩部,掌心向下,两臂先由后向前旋转20次,再由前向后旋转20次。

(5)颈项争力——两手紧贴大腿两侧,下肢不动,头转向左侧,上身旋向右侧,头转向右侧时,上身旋向左侧,共10次。

(6)摇头晃脑——头顺逆时针各旋转5次。

(7)头手相抗——双手交叉紧贴后颈部,用力向前顶头颈,头颈则向后用力相抗,5次

(8)翘首望月——身体不动,头用力左旋并尽量后仰,上看左上方5秒钟,复原后,再旋向右,看右上方5秒钟。

(9)双手托天——双手上举过头,掌心向上,仰视手背5秒钟。

(10)放眼观景——手收回胸前,右手在外,虚按膻中,眼看前方5秒钟,收操

具体做法是双手掌按住后脑勺推拉100下,手指夹住耳朵上下推拉按摩100下.如患者无法自行实施,可在家人的帮助下进行。而两次保健操的进行时间则以早晚为佳。

发表于2012-05-15
什么是脑中风?

中风是急性脑血管意外的俗称,也叫做脑卒中,它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发生急性障碍所导致的脑部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致死疾病和第一致残疾病。

中风是发病急、来势凶、变化快的急性病症,它正如中医描述的“中风之病,如矢石之中人,骤然而至也”。其意是急骤、变化多端,好象风一样善行而莫测,就如被石子突然击中而扑倒,所以得名为中风。

脑中风即大脑的血供突然中止。大多数脑中风是由于通向大脑的动脉突然堵塞(缺血性脑中风)所致,也有一些脑中风是由于血管突然破裂导致脑组织内出血而引起(出血性脑中风)。由于发生迅速,要求立即进行治疗,因而脑中风也被称作是一次’大脑袭击事件’。当脑中风症状持续时间很短(<24小时)时,称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小中风发作。脑中风可以产生许多影响。

脑血管病的症状?

包括:

突然麻木,软弱无力,面部、上肢或者下肢麻痹,尤其是症状出现在身体的一侧 

突然意识模糊,不能讲话或听不懂讲话 

突然出现一侧或双侧视觉障碍 

突然行走困难,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 

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严重头痛

这些症状可能持续一会儿然后就消失。当在24小时以内消失时,称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脑血管病的病因

脑血管病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是最常见的中风病因,以年龄大的病人为多。
(2)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常见于较年轻的病人。
(3)各种血管炎:包括结核性、风湿性动脉炎,结节性、红斑狼疮性动脉炎,寄生虫性动脉炎和钩端螺旋体病等。
(4)各种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心房颤动等。
(5)血液疾病:如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血友病、血粘度异常等。
(6)代谢障碍: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尿毒症等。
(7)其他:如颅内感染、脑外伤、肿瘤等。

诱发因素

(1)情绪不佳(生气、激动)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

(3)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   坐起或起床等体位改变

(4)气候突然变化、妊娠、大便干结、看电视过久、用脑不当等

(5)服药不当,如降压药使用不当

中风前征兆

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呕吐、语言不佳、吞咽困难,面麻身木,无力、抽搐,猝然倒地,性格异常,嗜睡健忘、意识障碍等,家人应及时拨打“120”送患者到有头颅CT的医院或神经专科医院诊治。

如遇突然中风的病人该采取哪些措施?

如突然出现言语不清、一侧肢体麻木和/或无力、饮水呛咳、眩晕、剧烈头痛等症状,应考虑有中风可能,不要惊慌失措,立即到医院就诊。如病人病情严重,或迅速进入昏迷,应先将病人平抬至床上,头部垫一低枕,并将头侧向一边;取下假牙,及时清除口鼻中的呕吐物及痰液,防止窒息;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有抽搐,可将小毛巾垫于口中,防止舌被咬伤;千万不要企图唤醒病人而摇动其身体和头部。同时,要及时联系120救护车辆将病人送往医院。

 
发表于2012-05-15
什么是脑中风?

中风是急性脑血管意外的俗称,也叫做脑卒中,它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发生急性障碍所导致的脑部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致死疾病和第一致残疾病。

中风是发病急、来势凶、变化快的急性病症,它正如中医描述的“中风之病,如矢石之中人,骤然而至也”。其意是急骤、变化多端,好象风一样善行而莫测,就如被石子突然击中而扑倒,所以得名为中风。

脑中风即大脑的血供突然中止。大多数脑中风是由于通向大脑的动脉突然堵塞(缺血性脑中风)所致,也有一些脑中风是由于血管突然破裂导致脑组织内出血而引起(出血性脑中风)。由于发生迅速,要求立即进行治疗,因而脑中风也被称作是一次’大脑袭击事件’。当脑中风症状持续时间很短(<24小时)时,称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小中风发作。脑中风可以产生许多影响。

脑血管病的症状?

包括:

突然麻木,软弱无力,面部、上肢或者下肢麻痹,尤其是症状出现在身体的一侧 

突然意识模糊,不能讲话或听不懂讲话 

突然出现一侧或双侧视觉障碍 

突然行走困难,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 

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严重头痛

这些症状可能持续一会儿然后就消失。当在24小时以内消失时,称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脑血管病的病因

脑血管病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是最常见的中风病因,以年龄大的病人为多。
(2)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常见于较年轻的病人。
(3)各种血管炎:包括结核性、风湿性动脉炎,结节性、红斑狼疮性动脉炎,寄生虫性动脉炎和钩端螺旋体病等。
(4)各种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心房颤动等。
(5)血液疾病:如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血友病、血粘度异常等。
(6)代谢障碍: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尿毒症等。
(7)其他:如颅内感染、脑外伤、肿瘤等。

诱发因素

(1)情绪不佳(生气、激动)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

(3)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   坐起或起床等体位改变

(4)气候突然变化、妊娠、大便干结、看电视过久、用脑不当等

(5)服药不当,如降压药使用不当

中风前征兆

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呕吐、语言不佳、吞咽困难,面麻身木,无力、抽搐,猝然倒地,性格异常,嗜睡健忘、意识障碍等,家人应及时拨打“120”送患者到有头颅CT的医院或神经专科医院诊治。

如遇突然中风的病人该采取哪些措施?

如突然出现言语不清、一侧肢体麻木和/或无力、饮水呛咳、眩晕、剧烈头痛等症状,应考虑有中风可能,不要惊慌失措,立即到医院就诊。如病人病情严重,或迅速进入昏迷,应先将病人平抬至床上,头部垫一低枕,并将头侧向一边;取下假牙,及时清除口鼻中的呕吐物及痰液,防止窒息;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有抽搐,可将小毛巾垫于口中,防止舌被咬伤;千万不要企图唤醒病人而摇动其身体和头部。同时,要及时联系120救护车辆将病人送往医院。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