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闵行北桥的兴与衰

发表于2011-09-29

闵行北桥的兴与衰

 

北桥位于沪闵路与北松公路的交会处,这两条道路正是320国道的一部分。320国道起点上海,终点云南瑞丽,全程3695公里。在国内高速公路建成之前,北桥是上海通往南方的陆路交通要道。北桥在历史上也辉煌过,民国以前,北桥有座“明心教寺”,寺内有房屋5048间,僧人1000多,规模位居上海地区前列。另外,在民国年间和解放前后,北桥两度作为“上海县治”,即上海县政府的所在地。

 

北桥的来历

北桥已经有近2000年的历史。以前,北桥真有一座桥,名叫放鹤桥,其来历与西晋名人陆机(261年-303年)有关。陆机,字士衡,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世称陆平原,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陆机的祖父陆逊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吴国灭亡后,陆机隐退松江小昆山,除了闭门勤学,最喜欢养白鹤。相传某个秋日陆机带了白鹤,来到松江天马山东乡,即今天的北桥一带,在俞塘河木桥上放鹤,当鹤一出笼,就长鸣三声,凌空飞去。陆机养鹤多年,但从未听得过鹤叫,开心得连声叫好,兴致一来,他筹资把这座俞塘木桥,改建为石桥。陆机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临死之时,还对弟弟陆云讲:华亭鹤吠,尚可得闻乎!,念念不忘在北桥听到的鹤鸣声。华亭是松江别名,当时北桥属松江。

为了纪念陆机在此听见鹤鸣,遂将桥改名为“鸣鹤桥”。后人感到鸣鹤叫起来不顺口,因此又改称“放鹤桥”。为了与黄浦江南的奉贤南桥相对,放鹤桥又被称为北桥。北桥用紫云石砌成,宽4米,长30米,今已毁。

现在北桥镇上只有一座横跨俞塘河的步行石桥,在西街,可算是北桥的标志。这座石桥的南侧终日被菜贩占领。

为纪念这段北桥遗事,附近有一条从北桥往东至吴泾的马路称为放鹤路,另外在北桥地铁站对面有一条鹤翔路。

 

明心教寺

在民国之前,北桥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明心教寺,据《上海地方志》称,“故址在今北桥乡北桥镇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北桥营业所。公元889年(唐龙纪元年)建,一说建于公元907年(五代梁开平元年)。初名华严院,僧诵《华严经》。1064年(宋治平元年),赐“明心院”额;1391(明洪武二十四年),赐“明心教寺”额。清乾隆年间重建大殿,修钟楼,鼎盛时有房5048间。有石函观音像、华严塔、义虎讲台、古桧诸胜,后寺毁物亡。遗存明万历大铜钟,1935年(民国24年)建钟楼悬挂,钮永建撰记,“文化大革命”起,楼受损,1982年钟移置龙华寺。”

北桥钟楼撰文者钮永建(18701965)系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本地人,出生于马桥镇俞塘1号。19121月孙中山成立临时国民政府,任命钮永建任政府参谋次长,后代行总长职务。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钮永建任国民政府秘书长兼江苏省政府委员主席。

上海龙华寺主殿大雄宝殿内陈列的一口明朝万历十四年(1586年)铸造的寺钟,就是从北桥明心教寺移来

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在上海县境内裁减分散的无名望寺院,将上海县的17座小规模的寺庵并入明心教寺,使寺中僧人达1千多。明心教寺的南山门紧靠俞塘河,北面直到桐桥头,寺庙方圆2里路,占地56公顷,所以又叫做大寺,香火更鼎盛,是当时上海的第二大寺,仅次于龙华寺。

现在明心教寺只剩下一棵具有400年历史的寺内古银杏,仍然挺立在沪闵路与北松公路的交会处,足有四层楼高,树干挺拔,树叶繁茂。老闵行人称,看到古银杏就晓得到了北桥。古银杏是北桥的标志。

古银杏得到很好的保护,用石栏杆围起,并且立了一块石碑,上书“北桥古银杏,原系明心教寺庙树,距今四百年”。

《上海地方志》提到的明心教寺故址在今天的建设银行北桥营业所。但是该建设银行营业所已经迁走了。传说,北松路43号建设银行闹鬼,2007年元旦开始建设银行就空关,没人敢进。现在门面上方建设银行标志已经去除,但留下的的建设银行痕迹依稀可辨。当地人说建设银行隔壁的农业银行也迁走了,果然农业银行只留下ATM机,营业人员都撤了。

在风水16忌中,临近庙宇、寺院的房子很可能是凶宅。因为庙宇是神灵寄托和聚脚的孤煞之地,会令附近的气场或能量受到干扰而影响人的生态环境。当然庙宇附近也不是做生意的好地方。但是在明心教寺故址上建造了至尊大浴场。

 

上海县治所在地

1933年至1937年(民国2226年)以及1948年至1954年,北桥两次作为上海县治,即上海县政府的所在地。

上海县在1292年立县,当时属松江府,1992926日撤消上海县建制,合并到闵行区,上海县正好存在了700年整,期间县治地点前后迁移了10次。

1928年上海市从上海县中析出,成为独立的行政区,因此上海县治从南市蓬莱路171号迁出。193319日上海县治迁入北桥新建的县署。1937年上海沦陷,上海县被日伪分拆。抗日战争胜利后,修缮北桥旧署,1948726日上海县府重返北桥。1949年上海县解放,519日解放军进驻在北桥的县政府,建立新的上海县人民政府。19544月上海县治迁往闵行建设路1号。从法理上说,1933年至1954年北桥一直是上海县的政府所在地。

上海县治大院在今天的轨道交通5号线北桥车站的对面,沪闵路2550号,现在是解放军部队的一个营地。

 

北桥杀人塘

北桥有一个唯一的区级文物保护纪念地,称为“北桥杀人塘”。官方的《闵行年鉴2001》称北桥杀人塘“位于沪闵路2550号部队后院处。在原上海县政府后院,为日军秘密杀害抗日志士、乡民处、193711月,30余名抗日志士被日军杀害于此。又有数百平民被日军杀害于此。据幸存者回忆,有名有姓的死者就有50余人之多。1988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纪念地”。当地年龄稍长者幼时都到这里接受过革命传统教育。

现在这个区级文物保护纪念地已经被废弃。2004年北桥杀人塘附近被用作房地产开发,建造了翔泰苑。传说,在开挖翔泰苑的地基时翻出许多白骨,另外发掘时搞碎了民国政府请当时的明心教寺和尚刻的碑文,之后工地怪事连连,电源不稳定,高空无故坠物,甚至晚上值班时听到怪叫声。20066月翔泰苑开盘预售,但本地居民不敢入住,使房屋无法销售而闲置。2008年翔泰苑被上海市政府收购为经济适用房。该地区开辟了一条鹤翔路,建造了北桥广场。

 

北桥老街

北桥镇的老街沿着俞塘河北岸东西向排列,街宽约2米,总长千余米,分为东街、中街和西街。商店主要分布在中街。

在镇东,南北向的横泾河与东西向的俞塘河垂直相通。现在东街俞塘河对岸开发了水源墅别墅区。

横泾河将北桥老街分为东街和中街。横泾河上有连接东街和中街的桥梁。东街还留有一段砖瓦路。沪闵路跨越俞塘河、凌空穿过北桥镇,将中街和西街分隔。沪闵路之下有连接中街和西街的隧道。西街多民宅。

现在北桥老街上的商店以灰色服务业为主,多为旅馆、美容、按摩和足浴店,

有些店没有店招。

1983年在沪闵路西侧、北松路与北桥老街之间,拓建了长300米、宽12米的“新建街”,两旁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百货商店,形成新的镇区。

 

北桥的衰落

1954年上海县政府搬离北桥,北桥还保持乡镇的地位。2000年北桥的乡镇建制被撤消,并入颛桥镇,北桥的建制从县府直降到最底层的“村”或“居民委员会”。当地的老百姓说到此,无不责怪当时镇领导的无能。与建制下降的同时,北桥失去了发展的机遇。颛桥作为镇府所在地,建起现代化的高楼,然而在北桥“村头”,只有明心教寺唯一留存的古银杏树,仍然高高地挺立在沪闵路与北松公路的交叉口。古银杏见证了北桥的兴衰和荣辱。

 

发表于2011-12-07
悲剧啊
发表于2011-12-08
发表于2011-12-08

北桥还这么有历史?

发表于2011-12-08
北桥就是边缘化了的城乡结合部!
发表于2011-12-08
但是也蛮好的,现在蛮幽静的
想问问楼主怎么会对北桥了解的这么多啊
发表于2011-12-14
jiamingxu,您好!你所发的帖子“闵行北桥的兴与衰”已被设置为精华帖,请再接再厉多发好帖。点击查看更多都市富苑业主论坛精华帖>>

点击“版主推荐”查看上海业主论坛固顶帖和精华帖。
发表于2011-12-15
没想到北桥是这样的.
发表于2011-12-15
详细学习了一下,既来之,则安之。
发表于2019-06-01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