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如何遏制经济金融化的不利影响

发表于2016-11-07
当前中国经济金融化的趋势已经显现。本文认为,须警惕金融“去实向虚”的倾向,并对如何遏制经济金融化的不利影响给出了建议。

经济金融化是随着经济结构的演变,国民收入增长,社会财富的迅速增加和金融体系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提升而逐渐出现的。经济金融化首先是指金融部门的过度扩张,直接表现形式是金融资产呈现爆炸式增长势头。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称2005年全球核心资产存量已达140万亿美元,全球金融资产占全球年度产出的比例已从1980年的109%飙升至316%。目前,美国金融部门的规模比20世纪70年代扩大了一倍,占目前经济总量的7%,占所有公司利润总额的1/4,但金融部门仅仅创造了4%的就业岗位。

从现实情况来看,随着经济金融化的发展,金融体系因其基本的融资功能而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这一功能正在日益弱化。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马丁·沃尔夫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金融资本主义”。在这一阶段中,资本主义生产企业的行为方式日益与金融机构趋同,主要表现在:一是生产性企业的金融投资活动超过核心业务范围。生产企业的金融交易活动(购买证券投资)大大增多,美国企业从金融活动中获得的收益是20世纪80年代的5倍。二是以大肆举借债务为主的高杠杆行为。三是重视股东价值日益成为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正如很多学者指出的,股票期权等薪酬制度设计为大资本所有者与高级经理阶层的利益融合提供了手段,二者已经结成新型联盟,前者参与企业高层管理,后者可以通过巨额薪酬变成所有者。

经济金融化在提高社会经济效率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成为金融资产价格泡沫的推手,同时误配了社会经济金融资源,扩大了社会居民收入差距,全球各地已出现从劳动力到资本的收入转移。在这种收益分配模式下,非金融企业的投资呈现出强烈的短期化特征,金融资产成为投资的首选,在投机氛围下,又有谁去从事实业投资呢?而周期长、风险高的新技术研发投资则无人问津,生产力的进步也因此受到严重限制,成为经济增长放缓的首要原因。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