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转个帖子,16号线的6节车厢改3节到底好不好!

发表于2015-06-25

刚刚看到一个帖子,正好论坛里讨论三六混编,觉得非常专业,大家也看下:


问题一 上海地铁适合大站车吗?
个人回答:肯定适合 但不是16号线
大站车的作用 莫非是要和站站停的运行时间做出区分。
所以,在一段线路上,车站数目越多,大站车的时间优势就更明显。(可以跳的站多)
那么我们来看看十六号线 将近60公里13个站 平均站距5公里 大站车的优势根本不明显
所以申通的理念便是特别快速(跳站过多)的方式。在快慢车运营经验还不足的中国,要想把这站繁复的运行模式间隔调小是要时间的。
毕竟申通不是日本国铁→JR,专注快慢车三四十年。
更何况,上线之初,车辆不多,就急吼吼地开大站车,而且是不用待避线的大站模式(呵呵),自然怨声载道。
我们看看国外 就拿JR说事。
武藏野线和16号线的站距和地区比较相似 中远郊通勤线,站距大
在快速模式很发的日本,这种线路不也是照样全线站站停吗?
运用大站车模式的线路站距大部分是小于等于3的。
然后,又有人要说了 宇都宫线 东海道线不就是反例吗
你再仔细看看。 16号线沿线有很多新开发的住宅区,呈波动的线性分布
宇都宫线呢?东海道线呢?很多都是按照大站点状分布的。
你再看看东海道线跳几个站?京滨东北共线不说。人家有像16号线这样狂跳的吗?
你再看宇都宫线小山站之后呢?全线不也是各停吗?
开通之初,不考虑实际,把特别快速当快速使,是ST第一个错误。
那么,快速又是适合上海地铁的,为什么呢?
可以实行快速而且有绩效的,恰恰是ST的一些大动脉线路。
3/4分家其实可以考虑山手/京滨东北模式 修双层轨道,让3低峰时期节假日适度的跳一些站(而且最好也是像京滨东北那样高峰各停)
2号线可以搞城内段双复线,把快慢车分离开来,不仅运能成倍增加,而且待到2东八节化,可以开机场快车 迪士尼快车 岂不美哉?
11号线西北段倒是有点符合点状聚落分布,这里倒是少了大站车(建议嘉定新城-徐家汇间快速)
只是3/4双复线铁总不让 2号线双复线不如修新线来的政绩明显 11号线地下段已成定局,再修待避线得等天朝科技再发展了

问题二 16号线该有3门车吗?
个人回答:该有,但不能全部是3门车,但也不是如此蛋疼的3门车
首先差评16号线三门车的座椅,ST你去百度一下JR西的223系 你去百度一下德国的DB423
拿个塑料凳就来忽悠我们说是旅游客车 搞笑啊。
 
回归主题:16号线的3门车,据我观察(对不起啊还是得数据说话的这里抱歉了),并不是A车5门车的1 3 5 门位置。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呢?
因为高峰时5门车提高运能,低峰节假日3门的模式应该是目前比较适合16的模式
但是,由于16号线车门奇葩的间隔,这就意味着,5门+3门的模式对16号线已经不可能了
当然了,如果站台用5门的屏蔽门,用架空接触网,16号线车门配置合理一点,让11的6节车来弥补16的空未必不可
当然了,这都不太可能了,因为专家们怕台风不怕积水,专家们认为惠南是旅游地区,专家们设计三门车的门可以随便放。
脑残的三门车设计,是ST及某电客制造的第二个错误


问题三 16号线该开3节编组吗?
个人回答:极其脑残的决定
我们来看看三节三门车在国外的例子

1、首先,附近没有大规模住宅区
2、其次,这里明显是乡下不能算是都市大圈内
3、再次,连人家的车种方向幕写的是普通 就是站站停
我觉得我不必多说了
三节编组的独☆特地铁设计,是ST的第三个错误

问题四 16号线时间间隔合适吗?
我们又回到了16号线的定位问题。
16号线是通勤R线 还是市郊S线 还是特定地方交通线?
ST口口声声说是城市轨道交通但是愣是把它当成了特定地方交通线来运营。
一开始,10分钟,20分钟的间隔,要不是站牌上大大的罗山路三个字我还以为我等的是一节编组的内燃客车
现在 8分钟左右的间隔,好吧,算是有进步,缩短了2分钟的间隔真该鼓掌啊啪啪啪。
再仔细一看 哇!还有一半的车在车库里调试呢!
定位错误,不等车来齐,不等车调试好,为了赶时间赶着献☆礼急忙上线运营,是ST的第四个错误。
龙一样的通勤客流给了ST一记响亮的耳光

综上 16号线的悲剧,是拍脑门的决定机制、尚未丰富的城铁运营经验共同造成的。
以后ST得注意这几点:
大站车模式,适合皇后大道的未必适合临港大道,要根据线路具体实际来。
上海的客流,超乎你想象,以后只可能有更长的编组,不可能有更短的编组(40m级地铁车辆研发除外)
线路设计要注重共通性,车辆最好能灵活机动,否则11的水救不了16的火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