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上海应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广覆盖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

发表于2011-02-05
目前,在我国城市中迫切需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广覆盖的城市住房保障
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应该包括廉租屋、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房、社会公共租赁房及为专业人才提供的符合他们收入水平的专业人才配套商品房。具体制定住房保障制度时,应参照新加坡模式,考虑将城市70%的家庭纳入到住房保障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让开发商理性购买土地、理性开发房产,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因供求失衡而导致普通商品住房价格偏高,造成中等收入家庭买不起房而加入到住房保障政策对象中来,故制定住房保障政策应树立“广覆盖”理念。
 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过重,都希望土地出让价越高越好,只有土地高价出让了,政府才有更多的钱办事、维持公务员的高薪。但一级市场土地高价出让,必定会造成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再次造成更多的家庭因买不起普通商品房而加入到住房保障政策对象中来。
城市居住用途的住房保障体系应该分二部分组成,一是把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这是没有问题的。二是城市的中坚力量,即各行各业的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职称的的各类专业人才,在目前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房价涨到天上去的时候,就是每月收入1-2万元都无法购买商品房,高房价严重打击了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他们的正常生活,使他们无法安心本职工作,使国家、社会蒙受了不必要的损失。政府应该为专业人才提供住房保障,使专业人才能够安居乐业,安心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住房保障体系应该包括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房、社会公共租赁房及为专业人才提供的符合他们收入水平的专业人才配套商品房。否则,专业人才为了能够购买到经济适用住房维持正常的生活而不得不辞去工作,造成国家和社会的损失,对国家的经济建设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把专业人才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体现了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只有把专业人才纳入各个城市的住房保障体系中才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才能表现政府提供社会保障性住房的诚意,才能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因此,政府有责任、有业务为城市的中坚力量,即那部分为国家、社会的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各行各业的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职称的的各类专业人才提供符合他们收入水平的专业人才配套商品房,配套商品房应该专项供应,应优先提供给有当地常住户口, 没有购买过商品房、没有享受过福利分房的中级职称及以上职称的的各类专业人才,以避免产生新的社会不公现象及新的社会矛盾。
同时应该建立城市居住用途房屋的房价预警机制。国际居住用途的房价预警标准为每个家庭年收入的3-6倍。房价超过上限6倍,政府都会出重拳立即打击虚高的居住用途的房价。今年上半年,上海的房价与收入比已经超过37倍(平均每套住房260万元/上海家庭平均年收入7万元=37)。在我国城市中,绝大数人民群众就依靠工资收入,加上炒点股,炒股绝大数还是亏损的。所以,按照每个城市劳动保障部门公布的每年人均工资收入水平统计,每个家庭就算双职工,会科学地得出每个城市房价的合理水平,一旦居住用途的房价超过上限6倍,政府有责任、有业务立即用信贷政策、税收政策、住房保障政策来打击虚高的居住用途的房价。国家同时应该加大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广覆盖的城市居住用途的住房保障体系的政策力度。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