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APP

扫码或在应用市场

搜索“房天下”下载

上一页 |1
/1页

主题:酒店式公寓的投资风险 (转自理财周刊,http://www.moneyweekly.com.

举报 X

janeyujia

等级:
财富:
发表于2003-09-10 16:03:3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酒店式公寓的投资风险    2003-06-30 文/王水田     自2001年小户型酒店式公寓在上海一炮打响后,2002年便马上开始风靡上海,四面开花,中心城区的各个区都相继出现了所谓的酒店公寓。同时小户型市场的追涨现象也越演越烈,价格一路高走,仅一年多时间,便从原来的六七千元猛涨至如今的一万多元,有的甚至已经达到了2万元,其涨幅远远超过了所有其他类型的新建商品房,甚至也超过急剧攀升的二手房,这就如同当时股市的不断攀升那样。 面对过热现象,在此有必要对小户型酒店式公寓的投资风险,作一冷静的客观分析,以引起投资购房者的注意,未雨绸缪。 综观当今的小户型酒店式公寓市场,大致有以下五大风险,即跟风追涨的风险,产权性质的风险,使用年限的风险,产品缺陷的风险,投资回报的风险。   一、 跟风追涨的风险   当初的小户型酒店式公寓由于其突出的低总价优势,而吸引了众多的无力承受市中心的高总价房,又留恋市中心繁华的青年白领和新生代购房族,以及那些捷足先登最先发现这一市场潜力品种的投资购房者。而且,当时这类总价才20多万元至30多万元的小户型产品,确实是市场的一个空白,也正因为此才使其成为奇货可居者,并引起市场的热捧。 然而,随着此类物业产品单价的急剧猛涨,这一总价低的优势已不复存在,普遍价格都在50万元 ~60万元,甚至超过百万,如静安、徐汇、卢湾等区都有此类高总价的楼盘。这就意味着其升值的空间已经很小,如同在股市中连续的涨停板那样,其风险是可想而知的。   二、 产权性质的风险 如今的这类小户型酒店式公寓,许多是当年的烂尾楼改造而成,其物业的使用性质大多是原先批准的商办楼性质,而非住宅楼。购买此类物业以后产权证上的使用性质当然也是办公用房,如将此类物业用于居住,或出租供人居住,显然有违其产权使用性质。按有关法律规定,业主不得擅自改变物业的使用性质,如违反这一规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由此,便造成了有些小户型酒店式公寓的名不符实,亦即这类公寓住宅其实是办公用房,且办公用房是不能将业主的户口迁入的。如果在购房时没有看清楚其性质,而盲目购买入住,或出租供人居住,显然会给今后留下法律纠纷的隐患,自找麻烦。   当然,此类物业中也有一些是居住性质的,因此在投资这类物业时,必须先搞清其产权使用性质,并且事先权衡确定投资此类物业是用于办公还是用于居住,以防患于未然。   三、 使用年限的风险   由于这类物业不少是当年的烂尾楼,许多已停工多年,当初批租的使用年限也就已“用”去了多年,而且,商办楼的土地使用年限只有50年,而住宅楼的土地使用年限则是70年。 这就是说购买此类土地使用年限已大打折扣的物业,其投资收益的年限也大为缩短。而使用年限一到,你就有可能要交纳相应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费。   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波动是必然的,如果遇上衰退期收益缩水再加上使用年限的缩水,其风险因素是显而易见的。   四、 产品缺陷的风险   正因为如今不少小户型酒店式公寓是当年的烂尾楼、办公楼改造而成,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此类产品的诸多先天不足和物业的缺陷。而这些产品的缺陷,便会在相当程度上有损其自身的性价比,有损其物业的保值增值功能,从而也就必然有损其投资价值。 这类停工多年改造而成的小户型酒店式公寓,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居住功能差 这类小户型酒店式公寓,大多是如同宾馆标房式的一室户房型,无独立厨房、无独立客厅,而且也大多是暗卫,这样的房型只具备像旅店那样的临时暂住功能,而不适宜作为日常生活居住之用。而且这类一室户又由于其面积局促和房型设计的不合理,大多都缺乏足够的储存空间,使换季物品、衣被之类没有一个合适妥当的存放之处,这显然又降低了其居家的使用功能。   2、 面积损失多 这类物业由于大多是原先点式塔楼改建而成,这就使其四个角上的房型,往往形成一个大三角的格局,很难合理地进行分隔,从而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套内空间的浪费,空间利用率的降低,致使有效面积损失过多。这一缺陷,显然又影响到此类房型的性价比,从而也就影响到今后的出租收益,或流通变现能力。   3、 得房率低 如今,常规新建商品房的得房率一般都在80%以上,即使高层建筑,也都有78%以上的得房率,而如今这些改建的小户型酒店式公寓,却大多只有60%多的得房率,最多也只有70%左右的得房率。这就在无形之中抬高了其套内实际使用面积的折合单价,也就再次降低了其性价比,并直接影响其保值增值功能的提高。   4、 上下不便 现在板式住宅都是一梯两户、二梯三户的格局,而这些小户型酒店式公寓,却大都是三梯、四梯几十户,如四梯24户、30户,以及三梯18户、20户等。甚至还有三梯54户的超常格局,如位于九江路的某一楼盘,以及位于虹桥地区边缘的两梯40户的某楼盘。并且此类物业又大多是高层建筑,就算每户只一人居住,那么,一个楼面就有几十人,十几层、二十几层的整栋楼又会有多少人上下共用这几部电梯呢?每天如此上下出入,尤其是早晚用梯高峰时,其拥挤、费时是可想而知的。   5、 安全隐患 那些改建的小户型酒店式公寓,由于其点式高层的局限,往往是中间一条长廊两边依次排列各户,或中间是电梯,四周围一圈小户型,形成整个楼面贯通式的平面布局,而这一布局,又常使走道没有自然采光,或采光不足,因此缺乏空间的识别性、方位感。一旦有火警则难以疏散。而且几十户贯通式的格局,也使陌生人闯入不易被一下子发现,不像一梯两户或二梯三户容易辨认。这些缺陷,显然存在着安全隐患,此类物业一旦今后在使用中暴露这些隐患,其保值增值的功能又将大打折扣。   上述这些产品的缺隐,在当前上海小户型酒店式公寓市场中是相当普遍的,这都将影响到此类物业的投资价值。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这些缺陷,并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其潜在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当市场上出现更为优化、更为创新的产品时,这些缺陷也就必然会导致物业的贬值。   五、 投资回报的风险   综观当今上海的租赁市场,在环内中心城区月租金1000元~1500元的一室户和一房一厅的需求最为旺盛,各家中介公司均有不少此类需求者在预约等候,一旦有此房源便即刻成交,并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然而与此同时,为数不多的业已交付使用的几个新建小户型酒店式公寓,却遇到了出租不畅、难以租出去的尴尬。如曹家渡地区和毗邻虹桥地区的这类物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一现象,有的业主不得不因此降低租金,以减少空置的损失。   导致这一反常现象的根本原因,除了居住功能差等本身的因素之外,便是这类新建小户型酒店式公寓的“曲高和寡”,因这类小户型酒店式公寓的普遍月租金都在3000元~4000元以上。   这一租赁市场结构性的供需予盾,如今已初露端倪,而且已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因为,现在不断推出的各式小户型酒店式公寓,其售价已远远高出上述已交付使用的同类物业。按通常的售价租金比例算,其预期租金也同样要远远高出上述的三四千元,一般要达到每月5000元 ~6000元的租金。而且这类物业又大多将集中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竣工交付集中上市,供应量将大幅度地增加,这将会进一步加剧阶段性的、结构性的供需失衡。亦即这类物业今后租赁市场的前景令人堪忧。可以预言,届时将会有大批此类物业的投资购房者被套牢。   综上所述,当今小户型酒店式公寓市场的投资风险已日见显现,此类物业的投资购房者,应及早警醒,果断采取措施,以免陷入被动。   五大风险,   跟风追涨的风险:   总价低的优势丧失,升值空间有限   产权性质的风险:   多数使用性质为商办楼   使用年限的风险:   由烂尾楼改造,使用年限缩水   产品缺陷的风险: 居住功能差,面积损失多,得房率低,上下不便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等   投资回报的风险:   出租不畅,有供大于求的迹象

正在载入用户签名信息
上一页 |1
/1页

主题:酒店式公寓的投资风险 (转自理财周刊,http://www.moneyweekly.com.cn

[复制链接]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在本论坛发帖哦,请 登录 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