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我们爱上海】柠檬的酸,桃子的甜,木匠和缝纫机工的夫妻老婆水果店

发表于2011-09-02

     从小区博兴路站二号口出来,一直往前走,就有一个闽台水果店。里面水果品种很多。老板娘脸上总是带着真诚的笑容,老板操着一股闽南口音的普通话。听说我要买桃子就很热情地推荐。

     原来他们夫妻两个是三年前来上海的,老婆原来是缝纫机工,老公是木匠,做得一手好木匠活。辛辛苦苦打拼了一年多,老婆看小区附近卖水果不太方便,就从一个街边流动的小水果摊干起,发展成了现在这么大店面的水果店,因为丈夫是闽南人,老婆是客家人,所以就把他们的水果店叫做“闽台水果超市”。

   一开始创业总是很艰难的,由于一开始资金短缺,他们只能卖一些很大众化的水果,生意冷清,还要时不时躲避城管,担心水果太生影响口味,顾客不满意。但是水果太熟了,又不利于存放,像桃子,葡萄之类,要是卖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烂掉。其中的辛酸真是三言两语说不清楚。

   后来,他们盘下来一间只有10多平米的小店面,用木板简单做了块招牌,终于不用再天天起早推个三轮车出门了。老板娘热情好客,加上水果比超市的新鲜,价格还便宜,所以生意慢慢好了起来,附近的大妈大叔都愿意来买。有的甚至想让他们再开家菜店。

   后来生意越做越好,也就顺风顺水,上了轨道。慢慢变成现在这个大店面的水果店了。现在品种什么齐全,从平常的桃子、苹果、葡萄之类,到热带的榴莲、山竹、红毛丹,国外进口的车厘子一应俱全。

  老板娘说幸好当初脑子活络,不然现在还在做着计件的缝纫机工,拿着微薄的工资。老公还在工地做着活,日晒雨淋的。才来上海的那种格格不入的感觉,也少了很多。原来上海人也是很可爱的,上海现在已经变成了自己的另一个故乡了。

 

发表于2011-09-02
用手机拍了一张,质量不是很好哈,但是水果真的很多呢

发表于2011-09-02
现在外地人在上海都混得越来越好了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