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2013年上海楼市十大关键词

发表于2014-01-08

 对于2013年的上海楼市来说,可谓是“跌宕起伏全年无休”。从年初横空出世的“新国五条”、房产税扩容传言,再到年中的抢地潮、上市热、钱荒闹市,直至年末的上海自贸区落地、11号线通车等一系列大事件的相继涌现,标志着沪上楼市在政策性因素定调多年后,渐有淡化趋势,正在从融资渠道、竞争环境、调控手段等多方面回归市场化。

发表于2014-01-08

1新国五条

继北京之后,上海版“新国五条”中也明确指出“二手房交易按照增值额20%征收个税”。为避免“中招”,大量购房者连夜审税过户,多个房地产交易中心人满为患,所有窗口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导致全市3月份二手房成交出现7万套巨量,为历史之最,此后数月仍维持在高位,全年成交套数预计将在32万套,或创8年来新高,“丰收年”已成定局。

不过,截至目前,20%个税仍未执行,大龄房源难核价、阴阳合同阴魂不散、房屋原值难厘清成个税计征的三大症结,二手房市场无论是价格还是成交量或将在明年进入一个长足的平稳期。

2 沪七条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前一天,上海房管局发布“沪七条”。主要有两个亮点:其一,居民家庭向商业银行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其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70%及以上;其二,非本市户籍家庭购房缴税或社保费年限,调整为能提供自购房之日起算的前3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2年以上。

事实上,“沪七条”的出台更多的是为了表现政府方在应对楼市价格过热的格局下的积极态度,创新性略显不足,因此并不具备较大的市场冲击力,对于经济实力相对雄厚的改善型置业者,增加的一成首付对其影响未必明显,只是推迟了一小部分外地购房者出手的时间。

3 上海自贸区

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从已公布的资料来看,将会涉及金融、贸易、航运等五大领域的开放政策以及一揽子创新方案,上海城市发展的壁垒将有望被突破。因此,受红利传导,在自贸区辐射范围内的外高桥、浦东川沙、原南汇祝桥和临港地区四个板块的房价至少都有10%以上甚至是翻番的涨幅,更值得一提的是,临港主城区一商住地块以445.45%的溢价率,创造了2009年以来溢价率新高和临港土地楼板价新纪录。

然而,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旦自贸区正式启动,资金流向海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上海豪宅市场和零售商用物业必然受到冲击。在自贸区众多实施细则尚未出台之前,其对于楼市的根本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4 花桥入沪

伴随着我国第一条跨省线路轨交11号线的通车,花桥正式跨入沪昆同城时代,楼市表现令人侧目,万科、越秀广电、绿地等大牌房企打造的纯新盘纷纷集体亮相,“摇号”、“抢房”、“日光盘”花桥楼市高烧难退,在前三季度,区域房价较去年同期上扬29%,涨幅在11号线所有辐射区域中是最为明显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花桥的主力客群是来自上海的刚需和老年客,价格洼地是其中意花桥的主要原因,生活配套的尚不完善却是致命的硬伤,因此居住氛围的加速成型是花桥热度能否恒在的关键点。

5 土地盛宴

今年,上海土地市场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盛宴,数据显示,在1-11月,全市商品房用地累计成交面积达750万平方米,同比去年大幅上升75%,其中,9月份土地成交量首次突破百万平方米,不仅刷新年内新高,也创下自2012年以来21个月的最高水平。此外,从单幅土地来看,溢价地王、总价地王、单价地王都几度被刷新,“土豪”纪录层出不穷。

由于近些年来房企回归一线城市的热情大增,同时又有自贸区、大虹桥、前滩等重大规划的出台,在手上资金宽裕的前提下,房企加码储备优质地块,造成今年土地市场表现非常活跃,预计在接下去的1年之间内,伴随着“面粉”的涨价,房价这个“面包”的价格也将持续坚挺。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