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警方友情提示

发表于2010-01-19
    针对近一段时间高发虚假信息类诈骗犯罪,上海公安揭露常见的诈骗圈套伎俩,望广大人民群众有效提高辨识能力和防范意识。
 
 
  1.冒充熟人诈骗

   诈骗手法:犯罪分子通过拨打被害人电话,冒充事主外地熟人朋友或者关系单位熟人,谎称来京出差办事,以出车祸、嫖娼被抓、家人住院等理由,要求事主通过银行汇款达到骗取事主钱财的目的。
   警方提示:不要轻易相信此类电话,要及时与朋友、同学、领导等取得联系,或是向拨打电话人员询问一些事件相关细节,来判别情况的真实性。如:所住医院,派出所名称,办案民警姓名等。

   
   2.中奖信息诈骗

   诈骗手法: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短信、电话、刮刮卡、信件等媒介为平台,发送虚假中奖信息,中奖诈骗信息内容基本雷同,主要是“中得几万元人民币和一台价值上万元的笔记本电脑或手机”,如有人回复,犯罪分子则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邮资、税费为由,骗取被害人钱财。
   警方提示:目前各大公司的有奖酬宾或抽奖活动一般采取电视抽奖、现场抽奖或到公司现场兑奖等方式进行,所需的“个人所得税”等各种税费都已从奖金中直接扣除,此外国家工商部门明文规定:商业促销抽奖奖金一项不得超过5000元。因此所谓中奖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等行为均为诈骗陷阱。

 
   3.网络购物诈骗

   诈骗手法:诈骗分子在互联网发布虚假廉价商品信息,一旦被害人与其联系,犯罪分子则要求被害人先垫付“预付金”、“手续费”、“托运金”等,并通过银行ATM机诈骗事主钱财。
   警方提示:不要轻信异常优惠的商品信息,尽量采取“货到付款”方式进行交易。如必须网上购物交易,也要尽可能的选择经工商等相关部门肯定信誉程度高的商家进行。此外,特别提醒大家购买违禁品本身也是违法行为。
 
    4.电话欠费诈骗

   诈骗手法:犯罪分子冒充电话局工作人员,通过拨打被害人家中电话,谎称事主家中电话欠费,主动将被害人电话转接给自称的“公安局”,让事主进行核实,假冒的警察谎称事主个人信息泄漏,银行帐号已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犯罪(如洗黑钱、涉嫌诈骗等),要求事主及时进行转帐保护,并主动将被害人电话转接给银行经理,让事主进行核实和转帐保护,假冒的银行经理要求被害人将个人名下所有存款都转到两个或三个银行卡的帐号上,并要求事主到ATM机上按照其指令进行操作,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电话欠费,电信部门不会通过电话催款,而是寄发催款单。电信和公安部门没有电话转接功能。公安部门不提供安全账户,更不会指导您转账、设密码。接到此类电话可立即拨打110询问报案。
 
 
   5.虚构“购车/房退税”,诱导事主到ATM机进行转账操作

   诈骗手法:诈骗分子事先通过其他手段获取购车/房人详细资料,随后以国税局或财政局工作人员名义,通过电话和短信联系车主,谎称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其可以享受购车/房退税政策,并报出车主及车辆/房主详细情况,同时留下所谓的“服务电话号码”或者“领导电话”,告诉事主如有疑问可与该电话联系,以骗取事主的信任,一旦事主与上述电话联系,即以需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诱导其到ATM机进行假退税真转账的操作。
   警方提示:在接到陌生电话或短信时,不要轻信所谓的汽车退税、购房退税等幌子,国家相关税务政策出台,将会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告知,具体操作也是要到税务部门指定地点办理。切记凡是到ATM机上进行任何名义的“退税”操作均为诈骗。
 
 
   6.假冒汇款或催还借款名义进行诈骗

   诈骗手法:此类诈骗案件常常利用被害人粗心大意,防范意识较差,犯罪嫌疑人先发送诸如“你好!请把钱汇到农业(或者建行、工行、招行等银行)银行;账号:622848012XXX7013XXX,谢谢!”之类的短信,要求把款项汇到某指定账户,事主误以为是商业伙伴或债权人的短信,即按要求汇款,从而被骗。
   警方提示:如遇到此类短信不要大意,一定要先核实清楚,不要轻易汇款。
 
 
   7.虚构股票个股走势的诈骗

   诈骗手法:犯罪分子以某某(多以上海某某证券公司,如上海中天股票证券公司等)证券公司的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的方式散发虚构的个股内幕消息和个股走势,实行会员制,按照会员等级收取一定费用。若指定的个股走势碰巧吻合,则再以索要咨询费并许诺将继续提供个股内幕消息或走势的方式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请广大股民朋友不要轻信来源不明的所谓个股内幕消息,更不能轻易往指定的帐户上汇入所谓的咨询费、信息费等。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