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老外眼中的上海人

发表于2012-04-11



我还告诉他,根据调研发现,上海市民形象颇受外地人士的质疑。外地人认为上海市民:一是排外现象比较
严重;二是普遍缺乏亲和力;三是行为、素质和文明程度不高。他认真听完我的问题后瞪大眼对我说:“奥!真
的吗?看来我是太幸运了,因为我周围的同事和朋友90%以上都是上海人,他们都不是调查上说的那样啊?”我说,也许因为你是外国人?他说,也许吧!也许个人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是可以掩饰的,但是,一个人的素质是无法掩盖的。我周围的上海人在各方面都是我所能接受的,有些甚至是我要学习的,他们跟我国外的同事和朋友并没有什么两样。他们聪明、勤奋、幽默也有爱心。有些人居然还是基督徒,每周都像我一样去衡山路教堂做礼拜。我带这些上海的朋友出席我国外朋友的聚会也从来不用担心他们的素质会丢我的脸。他告诉我,现代人际交往中的包容和尊重都是要经过双方的努力和付出。他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也许上海就像纽约,许多美国人没有去过纽约时也会对纽约人的做派不以为然,还嘲笑他们做事的细节和说话的腔调。但是真的当自己有幸在纽约住上几个月就真的理解了纽约人的生存文化而开始认同和喜欢纽约的人文。他还说,纽约是一个充满竞争同时又充满开放和包容的地方,任何个人和社团都是以自己对社会的参与活力而赢得尊重和话语权。这一点上海有近似的地方,因此,他加入中国籍并最终选择在上海工作和生活。

我问他有没有上海户口,他笑着说:“我的中国妻子不是上海人,所以我还不是上海户口,我还是‘乡武宁’。但是,我早已经把自己当作了上海人。如果你来到一个地方不尝试融入当地文化就是很自私的表现。只有我首先真诚地把自己当作上海人,上海才会把我当作上海人,这跟有没有上海户口没多大关系。这就好比我因为爱我的中国妻子,我就要尝试融入中国文化和家庭,尊重我妻子的父母和长辈,即使我没有中国籍,只要人在中国我就会这么去做”

他说,当年他为了融入上海公司,曾经请服务公司为他找到一位上海老师每周在公司办公室给他培训两小时的上海话。据说那位上海老师最后没有收他的钱,说是上海送给他的礼物。他说他很受感动,于是,他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上海外国人社团组织的“学说上海话”的活动。他用自己的“洋泾浜”免费为那些刚到上海来的外国人家庭培训上海话。他笑着说,他一般第一节课只教两句上海话:第一句上海话是:“太巨了”(太贵了);第二句上海话是:“吾是上海宁,阿拉喜欢上海”

上周,我又碰到奥森,他已经成功地在上海某著名外资企业“再就业”。我告诉他现在有人发表观点:“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上海人说上海话是陋习”。他眼睛巴瞪巴瞪看了我半天,终于对我憋出一句上海话:“侬要么碰到赤佬了………。”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