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警方提示(不断更新)

发表于2010-03-06

11月以来,本市以“电话欠费”为名实施的虚假信息诈骗案件出现反弹趋势,周平均发案数较上个月环比上升了近50%。其中,45岁至65岁的女性占了受害人数的70%左右,是主要易受害人群。另外,外省市来沪打工、经商人员所占比例也出现明显上升,约占受害人数的25%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来沪不久的青年务工人员。另据调查,近90%的被害人曾经接触过警方的防范宣传,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者认为与己无关,没有仔细了解、掌握识别诈骗方法,从而导致上当受骗。 
   值得一提的是,11月以来,警方通过防范宣传成功阻止此类案件229起,避免经济损失150万。最近,徐汇公安分局就和徐汇工商银行携手成功阻止了一起类似案件。案发当日下午,张先生在家中接到欠费电话后信以为真,立即赶往工商银行漕河泾支行,并按照骗子电话指示在ATM机的英文界面实施操作。就在张先生准备将银行卡内3万余元的资金转入对方提供的“安全帐户”时,银行工作人员小肖和老吴从其通话内容中,敏锐地听到了“电话欠费”、“安全帐户”等关键字眼。两人初步判定这是一起电信诈骗案件,于是上前阻止张先生的转帐操作。数分钟后,民警闻迅赶来,耐心地对张先生进行劝说。这时,他才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差点上当受骗。 
   警方再次提醒:对此类诈骗要提高警惕、严加防范,多翻看警方发放的宣传资料,牢记电话欠费、个人信息泄露、安全账户等关键词,一旦接到诈骗电话,不予理睬,直接拨打110报警。 
   防范小贴士: 
   一、公、检、法等政府部门不会使用电话方式对所谓的“电话欠费”等问题进行处理的。同时,警方不会向当事人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并要求事主将钱款转存到指定的账号内。如有上述情形,应提高警惕,可拨打电信“10000”客服电话或警方“110”咨询,并主动和家人商量。 
   二、如果您接到陌生人电话,一定要先确认对方身份,不要主动猜测对方是谁,在没有确实弄清对方是谁的情况下,更不要盲目答应对方的要求。 
   三、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通常使用特殊计算机软件模拟各类电话号码,从而使事主电话上显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电话。对此,请您看到陌生来电,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特别是提及到欠费或“安全帐户”和钱款转账等内容时,应立即挂断电话防止上当受骗。 
   四、目前上海警方已和本市银行部门建立了共同打防电信诈骗犯罪的协作机制,本市银行部门已在ATM自助机安装了防诈骗语音提示,银行内部工作人员也会及时予以提示和提醒,共同把好最后一道防范关口。

                                              200912

 

入冬以来,街头扒窃易出现反弹。警方提示,以下四类场所系扒窃案多发地。希望广大市民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避免遭受损失。
一是超市。作案特点:此类案件主要集中在大型购物场所,发案时间不固定。
应对措施:市民出入上述场所时,应钱包不离手。
二是公交车。作案特点:选择对象以行动较为迟缓的老年人及女性为主。常见的扒窃手段有挤车门行窃,尾随上车行窃,覆盖物遮挡行窃等。
应对措施:背包的乘客尤其是女乘客,从上车开始,要始终将背包放在身前,并用胳膊护住。
三是菜场。作案特点:此类案件一般发生在上午买菜高峰期。窃贼一般会以手上提着物品,或将财物放在斜插袋里的市民为目标。
应对措施:准备一个小钱包,只装买菜用的钱,拿在手上。
四是街头。作案特点:窃贼一般会以背斜挎包、双肩包的行人和骑车人为目标。
应对措施:背包上街,最好将背包放在身前,遇到人多,用手护住背包的拉链;或放在车前方有盖的车篮
里,包带较长的话可在车把上缠几圈。
                                  201001

近期,在货运、配载行业,不法分子以签订假合同进行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年关将至,物流运输更加繁忙。为让单位与个人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警方结合本案将此类案件的特点和防范提示如下:
一、认清在货运、配载领域进行合同诈骗活动的手段:不法分子往往会利用假身份证明、假车牌骗取托运人的信任,以签订合同的方式进行诈骗,骗取货物后逃窜销赃。有的还会雇用驾驶员,利用驾驶员的真实身份同托运人签订合同,骗取货物后,将驾驶员丢下,驾车逃跑后销赃。

二、在货运、配载领域进行合同诈骗活动的防范对策:结今后在签订托运合同之前要先到公安机关查询、比对运输车辆和人员信息的真伪。在签订合同时要注意留下2至3个承运人的固定电话,必要时应打电话进行承运人身份核对。对运货车辆的核对不仅要核对车辆的牌号,还要核对行车证、准运证等相关证件,必要时要将车辆的发动机号和车架号记录备查,让犯罪嫌疑人没有可乘之机。

                                      201002

近期,接连发生数起冒充街道工作人员推销保健茶杯或冒充教师推销眼保仪骗取居民钱款的案件。究竟犯罪分子是如何行骗?受害人又为何如此轻易上当? 
   典型案例 
   10月20日下午,一名50岁左右自称是街道工作人员的女子,敲开了临沂路某小区瞿老伯家的门,称街道在重阳节之际组织开展关爱老人健康活动,只需付500元押金便可免费试用功效卓越的纳米能量杯一年,一年后收回杯子的同时退还押金。瞿老伯见该女子说的头头是道,又给其开具了署名为“上海仁爱老年健康协会”的收据,便信以为真,交了500元钱。事后却发现,所谓街道工作人员留下的地址根本不是仁爱老年健康协会的,两个服务热线电话也根本打不通。 
   类似的还有冒充教师或市教委工作人员上门推销眼保仪的行骗手法。前不久,沪东新村的王阿姨家里来了一名自称是其孙子就读学校教师的中年女子。该女子称校方与厂方正联手开展“爱眼工程”活动,家长只要支付500元押金就可以免费试用一款眼保仪,并口口声声保证如果效果不好可以退货,不仅无需支付任何费用,押金也能如数退还。爱孙心切的王阿姨立刻支付了相关费用。事后向学校询问,才发现此事纯属子虚乌有,该眼保仪也属于“三无”产品。 
   警方提示 
   近几个月以来,上述案件时有发生,受害人多为中老年人。警方在分析后发现,犯罪分子往往摸清被害人家庭情况后,上门以免费试用之名行骗。正是因为抓住了独自在家的中老年人防范意识较差的特点以及关注健康、对儿孙宠爱有加的普遍心理,才使得此类行骗手法屡屡得手。 
   对此,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如果遇到自称是某某工作人员上门推销各种产品并提出支付一定押金后可供免费试用的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是独自在家的中老年人,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建议及时与子女等家属沟通。就晚辈而言,平时要多与老人交流,告知警方提示的相关内容,帮助老人增强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20100305

发表于2010-03-30

幼儿防范须知 
1.当孩子一人在家时,要关照孩子关好门窗,如有人敲门,要从猫眼看清来客是谁,再决定是否开门;不管何种理由,如自称是爸妈的朋友等,都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2.在逛街或游园时,要告诉孩子:走丢了,可以马上到广播室和找警察叔叔,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话,不要跟陌生人去找大人,防止被坷人拐骗。

3.告诉孩子不要喝陌生人给的饮料,不要吃陌生人给的糖果或其他食物,不要到荒凉或偏僻的地方玩耍,发现坏人要及时打110报警。

4.告诉孩子要记住家庭地址及父母的工作单位、电话号码,有事时可及时联系。

嘉兴路派出所
20100329

发表于2010-04-15
:-)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