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到北京点名住胡同

发表于2008-07-20
 到北京点名住胡同

高山族女孩Gina第一次来北京,婉拒了朋友为她安排的公寓。屁颠屁颠地扎进了宋庆龄故居旁边的胡同里,借宿在波兰人米好租的杂院里。Gina说,她来北京的目的就是为了住胡同。米好的职业是纪录片导演,为法国电视台工作,在北京生活了5年,中文会听不会说,从到北京的那天开始,他就住在胡同里,租了半套杂院,像地道的北京人那样生活。出门,他骑二八自行车。车框里放着不锈钢的保温杯,晚饭在胡同口的新疆小馆解决。一份拉条子,十个羊肉串。不用开口,小伙计就知道拉条子多放番茄,羊肉串多放辣。吃过晚饭,米好就去后海的酒吧,那里有许多跟他一样,在北京漂着的外国人。他们喝小青岛,抽中南海,跟中国姑娘眉来眼去。Gina捧着《Lonely Planet》,发誓要走完上面记录的好玩的北京胡同。刚走到前门,她就傻眼了。那片胡同遍地流沙,好在她最后找到了中国书店和利群烤鸭店。还有红星胡同、金鱼胡同这些她曾在梦中向往的地方都已从地图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世界大同的奢华一条街。好在Gina很快跟着米好找到了南锣鼓巷,那里总算给了她一些心灵慰藉。那里有亲民的咖啡馆。价格亲民,服务亲民,装饰亲民。门口贴着:银联;visa;wifi,免费。


鼓楼是在北京生活了十余年的台湾人庄仔的最爱。他曾经和无数迷恋胡同的文学青年一样,骑着自行车,背着小军挎,像《十七岁的单车》里的“生瓜蛋子”一样在胡同里横冲直撞。 胡同范围不断被“拆”字缩小,如今人气最高的鼓楼地带也变得岌岌可危。胡同被胡同串子摒弃,却被外地人捡起。 我们已经习惯,成群结队的老外拎着普燕、穿着趿拉板儿在胡同里出没。来自台湾的李宗盛在鼓楼东大街开了自己的吉他店,来自美国的女性摄影家Ann把自己的镜头对准了北京正在消失的胡同,以及胡同里的人。说得一口流利北京话的Ann,晚上最好的消遣地在张自忠路的愚公移山,这个北京最火爆的现场酒吧背靠曾经的铁狮子胡同。还有南非人金玉米,在胡同里租了院子,组建了属于外国人的“单位”。以色列lynn在胡同里教手鼓、英国人斯乐在胡同里写小说。


因为这些人,胡同比过去好玩;因为这些情结,越来越少的胡同被珍惜并细心照顾。这是值得庆幸的,因为在北京,在世界,有无数忠实的胡同Fans。他们热衷于平民、亲切的胡同化生活,热衷于在胡同里寻找好玩、有趣的聚点,来到北京胡同,提供平民消费的短期租房短租公寓短租房,让你短期零距离感受老北京,胡同也因此愈加魅力非凡。


北京好玩的胡同推荐


南锣鼓巷:准确地说,这里不是胡同,而是胡同与胡同交界之间的巷弄。这里已成为北京少数成气候的文艺青年集散地。越来越多的咖啡馆、手工制品店正在这里聚集。


史家胡同:这里是沾满贵族气质的一条胡同。昂贵的史家胡同小学、荣毅仁、章含之的院子就在这里。如今,这里还有了好苑四合院酒店、北京七夜精品酒店。


钟鼓楼小教场:这里容集着若干小咖啡馆。下午人气还是很旺的。


南河沿—北河沿一带:有天地一家等高档餐厅,背靠故宫。


鼓楼西大街:正在兴起,值得关注。一些餐厅、咖啡馆正在胡同里生发。


琉璃厂、前门一带:这里原本拥有无数的古玩店和中国书店。如今改造完毕,即将成为北京南城的高尚购物场所。


柳荫街:在这里,可以遇见和珅、宋庆龄故居。


(回家中国 版权所有,转载须注明出处)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