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蚁族蜗居和贵族豪宅

发表于2010-11-06

人比人气煞人。贫二代哀叹"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对买不起也租不起的蚁族城市蜗居者来说,他们面对不公平不公正的现实杜会,除了无奈,还是无奈。于是社会上出现各种各样牢骚针贬时弊,"官不贪不足以带动第二代,商不奸不足以富二代,民不奋不足 以饱三顿饭。"说来有些尖刻,但在一定程度上是现实杜会一种透视 ,它源于生活。

发表于2010-11-06
二十多年前。在香港中央一位高官的儿子化了3千多万港币买了一艘游艇,一次付清 。在这些人的眼里,开奔驰、宝马的玩意儿实在是小儿科。记得当 时的金价是每盎司3200元港币,换算一下相当于1万两金子,相 当于现在的1300万美元或8870万元人民币。嘿嘿,真厉害! 在那个时候,国内的老百姓都以"成为万元户"为奋斗目标。不少 三代同室的特困户朝思暮想的便是能有总面积二十平方米的两房已经 上上大吉谢天谢地的了。我们弄不懂为什么在改革开放的同一起跑线 上出发,有的人却在短时期内无声无息遥遥领先十万八千里呢?

发表于2010-11-06
现在想来"龙生龙,凤生凤"同遗传基因关系密切。他们龙飞凤舞 比起老百姓的独脚蟹的慢慢爬是要快上千万倍。怪只怪大多数人前世 不修有一个好爸爸。

这里例举一个在澳洲人人皆知的旧闻,或许能证明"遗传基 因论"是点小道理。  

发表于2010-11-06
谁能买得起澳洲悉尼的豪宅?

生活在澳洲的华人几乎人人皆知,因为报纸电台都把它当作新闻热 点报道。此人来头不小。原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之子曾伟于200 8年4月在澳大利亚悉尼Craig一Y一Mao(葵阁墨)的Wo lseley Road上买下一座豪宅,当时的成交价是324 0万澳元,相当于人民2亿多元人民币,是澳洲历史上第三昂贵的豪 宅。这一笔交易的成功使曾伟夫妇得到澳洲政府"投资移民签证"的 回报。根据澳洲日报报导,曾伟嫌原建筑式样陈旧不合潮流,斥资5 百万元澳元重建。豪宅金额之大,曾伟手头之阔绰,令人侧目,使人惊奇!

发表于2010-11-06
"你们中国人那么有钱?"一位外国朋友疑惑不解地问我。呵呵,我们只能报之以苦笑。当今国内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平均在1800元左右 ,折合澳币300元,一年也只有3600澳元。这3240万澳元 相当于一个中国大学生9千年工资的总和,差不多要活上万岁不吃不 喝才能凑上这个数。当下中国的贫穷人口是1亿5千万,也就是年收 入在365澳元以下群体。富人是有一些,但年轻人靠自己奋斗致富 的则少至又少,毕竟他们涉世不深。其实,曾伟是比较张扬外露的一类,另类精灵内敛的小贵族闷声大发财的数以万计。

发表于2010-11-06
"那末这年轻人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不见得是走私贩毒得来的吧?"

外国朋友又弄不懂了。

发表于2010-11-06
有人把政改反贪同全盘资本主义划等号。还有煞介事把资本主义的东西一概视为洪水猛兽,全盘否定。但是他们口是心非,自己则总是想方设法把子女拼命往国外送,这样可以把人把钱安全地移到资本主义的保险箱里,自己还可以前大言不惭地数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不是,高调唱足。最可笑的是在审查贪污案时,把公检法三合一作为经验来宣传,把司法独立视为资本主义反面教材,这无异是对法律尊严的玩弄和嘲笑。现在看来,这些人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帜坑害社会主义 ,打着爱国的旗帜误国,其核心便是为利益集团护航,为自己捞政治资本。

发表于2010-11-06
我们曾一直强调要历史地辩证地一分为二看问题,强调洋为中用,古为今用。那末为什么有些人对在资本主义社会行之有效的东西全盘 否定呢?治病不是强调中西医结合吗?那末治社会弊病就不能中西医结合了?温家宝总理近年来屡次提出政改的问题,为啥总像在唱独脚戏而得不到应有的共振和共鸣而总是有人在权威性的报纸上发表文章给出以诋毁大唱反调。直到最近,温总理喊出了"风雨无阻,至死方休"的誓言,再次表达了政改的决心。我们听了有壮士断臂的感觉, 在万分钦佩中夹杂了几分悲凉,又似乎闻到一点"海瑞上疏"的味道 。这种"风雨"的阻力来自何方???
不管如何,这一股凉风吹到蜗居里能感到一点暖意,这一股味道飘到斗室里能感到一点新意。同时,相信会给豪宅里的大小贵族带来不 安和焦虑。

发表于2010-11-07

经典!顶一下

发表于2010-11-21
顶了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