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没有规范管理,“治超”就是失败的 - 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其实解决方法很简单,“有法必依”不就可以了?

发表于2004-07-07
官方新华网日前在总结全国“治超”的成绩时表示,大规模查处公路超载运输行动使中国的公路运价正在向合理水平回归。据悉,南京到上海的货物运价从过去的每吨100元上升到现在的250元左右。长三角地区的运价普遍提高一倍左右,数十年来首次接近成本价格。新华网还称,公路“治超”行动封堵了中国公路运输市场“超载低价”的赢利模式,提高运价成为运输企业在严禁超载超限条件下保持正常运营的必然选择。据了解,目前公路货物运输的成本价格应该为每吨公里0.70元人民币,但超载运价一般只有0.50元人民币,甚至更低。长期超载低价导致中国运输企业小、散、乱,是全世界社会物流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安邦分析师的看法是,如果把“治超”看成运价合理化的问题,那实在是太简单了,并且会误导政策制定者。“治超”必须同时兼顾两个问题,一是运价上涨带来的物价上升问题。在中国,物流费用占一般工业产品价格的50%左右,要说运价上涨对通胀没压力,那是自己哄自己。二是交通管理的规范问题。安邦分析师多次强调,政府乱收费是超载的重要原因。如果“治超”换不来一个规范的交通管理环境,再合理的运价也是一种失败。
发表于2004-07-07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