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闵行编织上海西南新“交通网” 银春路在哪

发表于2014-02-05
闵行编织上海西南新“交通网”
2014年02月05日06:10 解放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记者 徐蒙

新年伊始,一张新的“交通网”正在上海的西南紧张编织:

嘉闵高架,从闵行通往嘉定,对闵行而言连接马桥、颛桥、莘庄工业区、七宝、华漕等原本快速交通不足的区域,缓解沪闵路等闵行区内南北通行主干道拥挤;虹梅南路高架,越江通往奉贤,方便吴泾、梅陇、古美、紫竹园区等企业、小区、高校集中地区;8号线延伸、5号线延伸、12号和15号线建设,建好后闵行轨交线路长度将达117公里,共77个站点,成为上海轨交站点最多的一个区,相当于整个香港的地铁站数……

人口导入交通压力负重

地处上海西南的闵行,近年来既是市中心人口导入大区,也是奉贤、松江、金山等远郊以及浙江进入上海市中心的主要过境通道。进来容易,出去难,交通压力渐渐成为当地的“重担”。工作日早高峰,沪闵路高架总要面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压力;一些偏远、地铁不通的远郊工业区、产业园区,必须安排班车接送员工;这几年通过大型居住区建设,闵行人口激增,出行难易关系大居居民切身利益……

把高架修好、地铁连通,投入巨大的重大工程能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地铁8号线通到浦江镇,首先带来巨大变化。长久以来,浦江镇既以直线距离市中心近而闻名,也以交通不便著称。“最早到区政府开个会都要两个钟头。”浦江镇一名基层公务员告诉记者,8号线通车后,到人民广场只要40分钟,每天早高峰浦江镇沈杜公路站出发的地铁车厢非常拥挤,成为本地人、动迁居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光是一条地铁,还是叫人犯难。目前8号线在浦江镇的站点位于其中心镇,能走路去地铁站基本只有最早动迁来的世博家园居民。近几年当地大型居住区建设推进,中心镇早已饱和,新建的保障房渐渐远离,分散在其他区域,离开地铁不止是“最后一公里”。“大居社区里现在车位大多数是空的。”浦江镇社区中心负责人说,大居以保障房为主,社区居民收入普遍较低,有车族还是少数,多数人对短驳公交的需求一直非常强烈。

重大工程接上“小配套”

改变正在发生。去年12月中旬,最新一批从市中心动迁到浦江镇的居民惊喜地发现,回到市区不是难事。从城隍庙搬来的陶女士新房还在装修,正巧赶上浦江9路区间公交开通。原本她下了8号线、换公交,下车到家还得步行20分钟,动迁后的交通问题一直是“心结”。如今随着新建大居小区入住与公交直达同步工程,陶女士心头终于石头落地。

在8号线沈杜公路站附近,目前一个拥有十多条接驳线路的公交枢纽正繁忙运行。站内工作人员介绍,建站时只有4条线路,如今十多条中8条是通往中心镇以外的大型居住区,还有一些连接到奉贤等外区,让更多地区居民分享8号线便利。

这个枢纽,同时也是一个四层的P+R停车场,目前和2号线淞虹路的停车场一样,成为上海生意最好的P+R停车场。(下转3版)(上接第1版)“不止沪C牌照,不少来自大居的市区牌照车主也每天把车停下,改换地铁上班,一天停车费远比油钱便宜。”停车场管理员说。

如今,8号线又要升级了。这个新的大工程也是来自大居居民的呼声,8号线三期工程从沈杜公路站引出,新增6个站点,为大型居住区服务。按照大居建设规划,浦江镇“十二五”末期人口将从现在的35万增加到50万,届时8号线延伸段也将通车,新的车站甚至深入保障房居住社区门口和广场。

一条8号线带来便利,但要让“大交通”的便利辐射开来,满足一地甚至多地居民的实际需求,需要越来越多“小配套”跟得上。

目前在闵行,无论地铁还是高架,重大工程的建设和小连接、小配套紧密配合。近年来区建交委对各种原因形成的断头路进行了全面排摸,正按轻重缓急逐步打通。截至今年1月,已完成古北南路、银春路、闵瑞路等14条断头路的建设,中春路、陪昆路、昌林路等项目已经开工。

协调各方改善居民出行

大工程建设涉及各方利益,也容易产生矛盾。重大工程需要现实配套,更需要“心路”上的连接。去年一次区长网上办公,就有居民观点针锋相对,有人说必须建高架缓解拥堵,有人却反对造起来车流噪声大。通过调研和协调,闵行区最终综合公众意见,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减少工作井,并让匝道远离社区,尽可能获得各方认同和理解。

“规划建设这些重大工程,可以有效改善居民出行,但如果政府只是埋头自己‘做大事’,很可能最终解决不了群众的实际问题。”区建交委负责人介绍,目前闵行新一轮交通建设规划中,不再提“静态交通”,不大讲“智慧交通”,不去说老百姓听不懂的“高级概念”,而是着眼汇报公共交通、大居配套、轨交建设、村村通、公共自行车等。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