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上海女青年痛苦指数处于高位

发表于2011-12-28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研究所的罗国芬向本报披露了最新出炉的《上海市青年女性痛苦指数状况调查研究》。调查显示,上海市不同类别青年女性群体除青年女学生之外,痛苦指数均处于高位。社区女青年生活痛苦指数各个方面均高,来沪女青年生活痛苦指数次之。青年女学生生活痛苦指数超低但也需辩证看待。

此次调查对象为上海市15-35岁的女在校学生、在职女青年、社区闲散女青年和来沪从业女青年,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在本研究中,该调查首次尝试进行“女青年生活痛苦指数”调查,这也是大陆地区第一次进行的较全面的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数调查。调查包括20个指数,并分为七个构面:单位(学校)环境、家庭影响、休闲、法治、环境、养老抚育(性别关系)以及未来期望等因素,最高5分。痛苦指数的指标可以较为清晰地量度女青年感觉痛苦的各种来源,也方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被调查女青年的平均痛苦指数总分是57.10分。来沪女青年的生活痛苦指数得分为60.39分,而社区女青年的生活痛苦指数竟高达64.31分。罗国芬指出,来沪女青年的生活痛苦指数得分较高,这与她们的社会地位、社会排斥等生活经验有关,还不太令人意外。而有着上海户口,被贴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啃老”标签的社区女青年的痛苦指数也同样不低。

发表于2011-12-28
看周围的女孩子们天天都喊累,花的比赚的多。
发表于2011-12-28

只要积极向上,努力充电,努力工作,即使赚的不多,社会地位没有那么高,至少是快乐的。

发表于2011-12-28
来沪女青年和社区女青年都是在社区中竞争力弱的,感觉到艰难是正常的。
换句换说,竞争力强的那些女青年的同时也要承受比较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
发表于2011-12-28
大城市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社会问题。
发表于2012-01-05

有不少是因为从小娇养和盲目评估自己造成的。

发表于2012-01-05
要求高痛苦越高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