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俩妇女假扮媒婆媳妇诈骗农村大龄男子

发表于2011-11-18
      两名妇女假装卖棉花,走街串巷,相互配合,专盯农村大龄单身男子,以介绍对象的名义诈骗钱财。两人在作案时,谁先发现“客户”,就由谁扮演“媒婆”,而另一人扮演“准媳妇”。半年时间作案30余起,骗得现金8万余元。11月8日,当两人再次作案时,正巧被骗人的亲戚到其家中串门,撞见了这一幕,于是其亲戚便悄悄播打了110报警电话。原来这名亲戚的村里,有人前几天就是被这两名妇女以卖棉花介绍对象为名骗走3000元的。11月14日,记者从寿光警方获悉,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今年已经40多岁的寿光市化龙镇鲁某,因为家里穷,加上略带口吃,到现在都没有结婚,他的婚姻大事成了家人的一块心病。
2011年5月,有人上门来给鲁某做媒了。“媒婆”自称姓张,化龙镇裴岭村的。张某对鲁某家人说,她跟婶子家的妹子整天走街串巷卖棉花,来到这个村听说鲁某还没成家,想给鲁某介绍个媳妇。张某说自己婶子家有个李姓妹妹,今年40岁,两年前离异,如果鲁某愿意,她可以安排见面。
紧接着,张某一个电话便叫来李某,鲁某家人都觉得李某条件很好,就同意了这门亲事。张某说,“趁着今天是个好日子,就把亲事定下来吧,”说着,张某打电话让一名中年男子送了几大包棉花过来。张某对鲁某说,不需要他准备什么彩礼,只要他准备几千元钱,让李某做几床被子,再做几身衣服就可以了。于是鲁某的母亲当场从屋里拿出三千元钱,用红布包好了递到“准儿媳”李某手中。临走,张某还让鲁某把家里收拾一下,说晚上李某会来吃饭。
这一走不要紧,鲁某再也没有见到“准媳妇”的面。而张某留下的“好棉花”,就是用一些碎布头弹成的线头棉和一些皮棉掺在一起。卖棉花是假,骗婚是真。张某、李某卖棉花演双簧就是为了骗农村的大龄单身汉或单身老年人,一旦得逞,她们便迅速驱车离开。
2011年11月7日,张某,李某二人再次来到化龙镇某村,打听到了一个40岁的单身汉,两人故伎重演,很快骗得男子的信任。这名男子还当场拿出5000块钱塞到李某手里。
就在两人以为又一次成功得手的时候,事情有了变化。恰巧该男子有个亲戚来串门,看见他给“准媳妇”钱,问明白事情的经过,亲戚心里有了底,悄悄拨打了110报警电话。原来,这个亲戚的村里有人几天前就是被两个卖棉花的妇女以介绍对象的名义骗走3000元现金。
接到报警,寿光市公安局化龙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将两名犯罪嫌疑人及她们的司机控制住。
落网后,张某、李某对所犯事实供认不讳。李某三人都是寿光市化龙镇人,据李某交代,由于卖棉花挣钱不多,她跟张某就想用骗婚的方法多挣点钱。于是张某就雇了辆面包车假借卖棉花之名与李某到处骗婚。事成之后,两人会从骗得的礼金中拿出几百块钱给司机。
每到一处,张某和李某就兵分两路,分头去找“客户”,谁先找到合适的人选,谁就当“媒婆”,另外一个当“单身”,如果有合适的人却一时不在家,张某就在纸上记上当事人的姓名和住址,择日再来。
“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交代,半年的时间内,她们作案有30多起,可来公安局报案的也就四五起。这类犯罪分子之所以猖狂,是因为他们目标明确,抓住了受害人不愿声张的心理。这两名犯罪嫌疑人非常狡猾,专门对农村丧偶多年或一直未婚的男子下手,抓住这类男性不好找对象的特点主动上门,让受害人难以防范。而他们每次几百、几千地索要钱财,受害人一警觉立即消失不见,受害人觉得年龄大了,怕丢面子,宁愿承受损失也不愿报警,无形中也助长了这些犯罪分子作案的嚣张气焰。”寿光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王锡光介绍说。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