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考虑资源浪费交通压力 明年近30条公交线要调整

发表于2006-12-28
考虑资源浪费交通压力 明年近30条公交线要调整
发表于2006-12-28
开封市委书记孙泉砀说,他们把这次休博会,当做展示开封乃至河南厚重的中原历史文化的舞台。对于工业薄弱、观念陈旧的开封来说,衰在文化,兴也必然在文化。
发表于2006-12-28
甚至有网友认为,目前开封对清明上河园的文化开掘还远远不够。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载体,清明上河园承载了国人富国强民的梦想,也是海外人士了解开封了解河南的最好窗口,如果能够把清明上河园作为开封市政府和河南省政府会见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人的重要场地,不仅有助于他们了解河南,更能增加华人的民族荣誉感和自我认同意识,对改善河南形象和促进经济往来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发表于2006-12-28
“河南经济总量已突破1万亿元,仅次于粤鲁苏浙,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河南工业总量已将近5000亿元,已进入我国工业大省的行列。”2006年3月8日,徐光春正在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当他说出这番话时,一些网友竟然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他们宁愿相信,河南是全国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在那里,到处充斥着艾滋病、治安问题、假冒伪劣商品。
发表于2006-12-28
“原因主要在于沟通不够,在于大家对河南了解不够。”徐光春诊断说,“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河南人的形象本身就是很好的。人们印象里贫穷、落后的河南已经在迅速地发生变化。”
发表于2006-12-28
履新一年多来,徐光春频频接受媒体采访,不遗余力地推介河南。有心人发现,在“杨谰访谈录”中,在“中部崛起电视高端论坛”上,在会见“百年大公看河南”采访团时,在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节目现场……“我们河南”这个词总是被他十几次、几十次地反复使用。“他在字里行间不经意流露的深情和沉甸甸的责任感,是对9000多万中原儿女的殷切期待:河南是我们的,我们要为我们每个人的河南、为我们亲爱的家乡多做贡献。”河南一家媒体以“编辑部”的名义发表评论说。
发表于2006-12-28
新闻专业出身的徐光春时常显露出他的专业敏感。偶尔从某网站上看到打工妹单晓霞成为河北首位眼角膜志愿捐献者,他立即要求《河南日报》赶赴河北采访,在头版头条刊登;听闻青年魏青刚十米巨浪中三次跳海救人,他批示:“又是河南民工奋勇救人,省内媒体应认真宣传。”2005年12月11日,他又批示:“洪战辉是在中原大地上成长起来的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青年人,其事迹平凡而崇高,令人尊敬,催人奋进。河南广大干部群众都要认真向他学习。”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