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关于小孩教育的几点感受

发表于2014-05-08
标签:隔开 社区 小学 学区房 

本小区的年轻人很多,将来都会面临小孩教育。以下是我过来人的感受,供大家参考:

 

1》 学前班: 大家都会热衷于学前班,原因之一就是有些小学需要面试。但是抛开这一点,学前班,有利有弊。学前班的小孩肯定起点高,但是问题是小孩容易开小差,一旦养成习惯,后患无穷。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倒是不会开小差。另外,1-2年课程较简单,所以真正显露的是从三年级开始。

 

2》 公立/私立学校:国外好学校一般都是私立。像纽约的好公立小学,也是面向全市招生的,不划区域。私立学校(好的私立,最好是公办私立,也挑生源)的主要好处之一,就是小班制 (最好25人以内),老师有精力照顾/鼓励大家,相对公平。学生一多,老师精力有限,就会偏心。

 

3》 学区房:好的学区房都很贵。是买还是租?需要考虑。租的话,就交赞助费;每个人可以算一笔账的,未必去买学区房(好的会很贵;差的也不会住人,将来还是转售)。

 

4》中国学生聪明:确实很聪明。经常听说出国的小孩如何成绩好,但是需要知道这些学生去的是哪些国外社区,和哪些国外学生比。总之一句话,大家都有聪明孩子。所以出国留学计划的家长,需要考虑这点。

 

5》 大学升学率:大家都知道,虽然扩招了,但是好大学(一本,211、985类)还是难考。80、90年代,虽然大学录取率低,但是重视学习的人也少(本人初中(300多人规模)时,比我成绩好的95%同学都去中专、中师了,我只好去上重点高中考大学);但是现在所有家长(无论哪种职业,生活水平)、学生都重视大学。这就是即使扩招了,但是好大学还是难考的原因。所以上好大学,必须上好高中--- 即使对上海也一样。

 

6》 家长喜欢给孩子找伴,这点很好,但建议多样化,对孩子有帮助。

 

7》建议不要给小孩看电视。给孩子看电视,主要好处是家长可以偷懒、休息。一般来说小孩看电视多了,模仿力强了,但是创造力弱了。尤其反对孩子看宫廷剧,非常不好 (这些小伎俩,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懂)。小孩应该增加阅读量。。。每天给他读书 (家长很累的,呵呵)。。小孩的童真是很珍贵的,家长应珍惜这段相处的时间,培养亲情 (不是讲孝道,将来给自己防老,哈哈)

 

8》 其他。。。。。。。。

 

发表于2014-05-08

关于老人带孩子。主要好处是贴心,但是也有许多弊端。需要和自己的父母协调好分工,父母才是教育孩子的责任人;爷爷奶奶的任务就是照顾生活。父母批评小孩时候,爷爷奶奶最好不要插嘴,回避。否则就会有家庭矛盾。

 

有些父母好不容易从农村考上大学,适应城市白领生活和行为方式。然后小孩交给保姆带。说白了,白奋斗了,Reset了。

 

就讲这么多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发表于2014-05-10

不错,很有见介,说的有道理。

发表于2014-05-11
bc20092010,您好!您所发的帖子“关于小孩教育的几点感受”已被设置为精华帖,请再接再厉多发好帖。
发表于2014-05-11

说到教育,不得不谈学校配套。一个学区完善的区域,不光有众多的好学校,而且是系统配备,如多少幼儿园,多少小学,对口多少中学和高中,等等,形成一个系统。而一品漫城及整个浦江地区,由于建设历史短,要达到这个水平,估计还要10年(当然希望更快,但估计现实就是这样)。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一品周边有向明小学(类似联办),有上师大初中(民办),和上海大附中(高中,一品北侧,但在浦东三林地界)。同时143号地正在开发,看规划周边还有几所幼儿园和小学。对面三林基地,也有许多学校(虽然不属于闵行,但毕竟近)。即使这样,达到系统性的配备,还是需要10年左右。

 

 

发表于2014-05-12

小孩一般会跟风,也会攀比,这很正常,只要不过分(偶然小攀比,或者有时喜欢IPAD 游戏)就行。但是家长除了创造基础的物质条件外,最主要的需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能让孩子染上攀比 (攀比即使对富裕家庭也是麻烦,毕竟永远山外有山)。平时家长不要当着孩子面对比孩子同学之间的条件(其实即使背后也不要评论,这类事情是心照不宣的),要多看书,多出去旅游、郊游(多了解人文、大自然),让小孩眼界开阔,重要一点,一定让小孩有一门特长 (如钢琴,篮球、画画、网球等等)。另外无论买什么东西,不要以是否买的起作为决策理由,而应该是否值得来考虑 --- 这点对小孩也非常重要。

 

小孩自己充实了,就会自信,也就不太会在意其他人的看法,也就不会盲目跟风了。

发表于2014-05-12

上海是个移民城市(早期以江、浙等华东人为主)。父母一定不能有地域歧视的观点,无论是上海人,还是新上海人。另外,父母应该给孩子讲讲每个地方的历史,人物(及其背景和故事) 、发生的事情,风景,人文等等。这样小孩会更加客观看待这点 (不会以面盖全,如那个地方的人都讲义气,那个地方的人都很精明,那个地方的人都会做生意、那个地方的人都很勇敢,那个地方的人都市骗子等等,其实这种观点最可笑、可恶的)

 

说到底,交友还是以价值观为主。对路的人,每个地方都能找到。

 

这样孩子的交友会更开阔,表现更大气些(注意:大大咧咧不是大气,厌恶这个观点)。

发表于2014-06-01

孩子教育是个“马拉松”运动,拼的就是毅力,财力,精力,体力,总之是能量的合理分配,从而笑道最后(为了简单,本文以能考上大学为目标-----事实上大学只是人生开始,同学间差别主要是大学开始分化的)。

 

所以大家现在都很明白,小学就是培养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包括以下:

1》 按时完成作业,并保证质量

2》 小孩都怕困难。和孩子一起克服困难,一起经历并让他/她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培养迎接挑战的习惯。

3》 培养读书习惯。大人应该表率 -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看电视,玩游戏,不玩IPAD即使在工作(小孩不懂的,以为你在玩),尤其需要爷爷奶奶遵守。

4》 适当的竞争意识。要求孩子不断进步。

5》 帮助他人 不欺负弱者。(孩子一般天生自私。这个阶段不着急,不要强迫,慢慢影响,可能到初中就懂了)。欺负弱者这个习惯(多少有遗传的成分)一旦养成,长大了往往是欺软怕硬 -- 这个习惯如果将来想在强者中混,就比较难了,也会被人看不起,人家还不会明说。

6》 培养一个体育特长。强壮的身体是本钱。智商、情商再高,身体不行,基本等于0

 

另外和老师保持好的沟通。让老师大概了解家长的背景和期望。老师最能知道孩子的优势和弱势,了解了最能对症下药。老师一般看人比较准,只是不好意思说透,所以就要看家长的意思了。

 

 

发表于2014-06-18

好贴

发表于2014-07-18

说得好!顶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