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上海6成市民焦虑物价 家庭支出月增517.5元--松花小区

发表于2010-11-13
松花小区 的邻居们,来看一条新闻吧


CPI指数上涨,约有62%的受访市民认为自己开始对通货膨胀感到焦虑,担心自己的钱不值钱。针对目前物价上涨对上海市民造成的影响,本报与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联手启动了快速抽样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市民对CPI上涨的心理预期和承受力上,受访对象在250人左右。


调查结果显示,市民之所以会担心财产贬值,是因为他们采取的财产保值增值手段较为单一:67%的市民理财主要方式是银行定期存款,19%的受访者投资股票,通过购买基金、债券和购置房产来实现保值增值的比例各为7%。面对CPI不断升高,49%的市民在理财投资方面表示无能为力,34%的市民寄希望于政府提高存款利率,只有17%的市民采取积极的理财态度,努力让财产增值速度跑赢CPI。


调查发现,只有24%的家庭表示在应对本轮物价上涨方面没有问题,55%的家庭勉强承受,而21%的家庭表示无法承受。从现有调查数据来看,居民的收入与物价上涨的幅度极为不同步。在物价大幅上涨的同时,86%的受访者表示收入基本不变,3%的人收入不仅没涨反而下降,只有11%的人收入有小幅度上涨,收入有较大幅度上涨的比例仅为1%。受访市民表示,本轮物价上涨使家庭月支出较以往增加517.5元。


调查还显示,近90%的居民已经强烈感受到了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为应对涨价,近1/3的居民开始缩减开支,6%的居民开始兼职,9%的人寻求多元化投资,还有56%的居民仍然无计可施。调查发现,虽然近半数的普通居民无法说清物价上涨的原因,但是84%的居民倾向于认为物价上涨的情况短时期不会改变,只有16%的居民认为涨价是暂时的。


专家观点


消除焦虑出路在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常务主任 张海东


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患上CPI焦虑症,与当下中国的社会结构现状密不可分。目前中国社会还没有形成中产阶层为主的橄榄形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收入还在中等水平以下,这样,在物价单边上涨而人们的收入没有增加的情况下,CPI的每一轮攀升都会对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产生实质性影响。


要想从根本上消除人们的CPI焦虑症,最主要的出路是使居民有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收入,逐步提高中等收入阶层在全社会中的比重。


资产保值增值渠道匮乏易诱发焦虑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乐景彭


市民对此轮CPI上涨的反应比以往更激烈,是因为局部领域的价格上涨,通过各种媒体放大,引发大众更高的注意度;加之最近农产品价格集中表现上涨苗头,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普遍感到了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形成了一种所有生活用品都会涨价的预期,这种价格引发的心理不安有很强的传染性,导致"焦虑症"。


同时,目前股市情况不太好,房市尚不稳定,没有很多空间来容纳流动性,百姓一直处在观望之中,没有渠道来实现现有资产的增值甚至是保值,因此,风吹草动的价格上涨更容易引起市民惊慌。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