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怀旧上海老电车,再看张江新电车

发表于2012-03-22




       
       19号晚上的上视《新闻夜线》很难得地将关注的目光给了上海公交。昨天一则“55路即将撤销”的消息,一下子点燃了人们的怀旧情绪。沸腾的民意总算有了结果,910路将改为55路,这个经典的“老番号”总算是保留了下来。然而,仅仅是留下一个符号能有多大的意义呢?又有多少经典的老线路,特别是电车线路,永远地消失在了历史的记忆里?

9路、12路无轨电车,于我早已是褪色的记忆了,暂且不讨论它们。还记得刚上大学时候,在学校周边建国路和复兴路上行驶的17路、24路无轨电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去福州路逛书店,必乘17路;24路则将家和学校联系在一起。记得那时最惬意的一件事就是,每个周五下午,沐浴着午后慵懒的阳光,坐在呜呜作响的24路上,穿行在复兴路、石门路、常德路的法国梧桐树荫里,越过淮海路的繁华,见证南京路的喧嚣……工作后,最初的办公地点是在番禺路。邻近的淮海西路是126路(现在又改成了26路)电车的领地,只要是去市中心,我从来不乘48路或946路,而独爱126路无轨电车那份缓慢和从容。搬回教育报刊总社办公后,我对无轨电车的情感又转移到了20路这条经典线路上。去静安寺、人民广场、南京路、外滩……尽管可以选择地铁二号线,但我打心眼里对地铁这种让人憋屈的纯交通工具十分抗拒。20路电车的辫子幽雅地掠过愚园路上的梧桐树叶,这才代表着上海的风度。



如今,我的工作单位已经在内环之外,离无轨电车已经越来越远。唯有和妈妈一起去老西门法藏寺进香,才有机会乘23路、24路电车。可惜的是,这两条所谓的电车线路,已经被汽车蚕食得差不多了,难得有机会才能遇到电车。记得最近一次去老西门,去的时候正好遇到23路电车,回来时则凑巧碰到24路电车,把我给激动得。据说到2014年,上海的无轨电车将全部消失。到那时,怀旧的情感该向何处寄托呢?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