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浦东时报特供:自贸区“追剧惊喜连连”

发表于2014-05-28

自贸试验区挂牌后,金融改革“连续剧”深化演绎,“一行三会”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出台了51条金融细则。为自贸试验区量身定制的银行业监管制度安排、外汇管理制度安排也进一步亮相,掀起了新一轮“高潮剧情”。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屠光绍在自贸试验区银行业监管制度安排发布会上说,自贸试验区的金融改革,就像一部连续剧,“追剧惊喜连连”。

好个“追剧惊喜连连”!我想,喜就喜在,如今的自贸试验区,上演的是一场具有广阔空间和强大生命力的活剧。有统计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自贸试验区在半年内累计新设企业7772家,相当于其前身上海综合保税区20余年的成绩。但是它又不是保税区“2.0版”。它的名称里多了“试验”二字,决定了自贸试验区不是过往保税区的升级版,而是承担着改革试验的功能,是要素市场放开、政府边界厘清、管制放松的试验,是一种高层级的开放。

喜就喜在,自贸试验区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的特区。当时的中国特殊经济区域几乎与“优惠政策”划上等号。自贸试验区成立之初,就有人围绕税收政策说事,议论为什么不能来点税收减免的“猛药”,让企业所得税和高管个人所得税降低,其意无非要“优惠”。然而,自贸试验区摒弃了“跑马圈地要政策”的旧方式,守住了没有“特殊优惠”这条底线。事实证明,没有优惠政策,改革照样进行,发展速度也照样逐渐加快。

喜就喜在,自贸试验区是国家战略,是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而探索实践的一块“试验田”。如果依然按照以往园区建设的路子推进,只能是再造出一批有地方特色的“盆景”,而不是“苗圃”。与优惠政策洼地相比,自贸试验区要发挥的是,制度创新的高地优势,要进行深思熟虑的顶层设计,要为寻找在全国范围内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而试验,使其真正释放改革红利。

自贸试验区“追剧惊喜连连”,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的制度安排。2013年,总理在上海调研时追问上海市主要领导,上海到底是要政策还是要改革。上海市领导态度非常坚决,我们没要政策,我们要改革。显然,潜台词就是要越过优惠政策,实现制度创新。仔细琢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名称很有意思。据传,中央领导在正式名称上加了“试验”二字,而翻译成英文则为China(Shanghai)PilotFreeTrade-Zone。其中Pilot,既有试验的意思,又有领航之意。自贸试验区承载的正是领航中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的艰巨重任!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