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别被“均价”误导,看“指数”比较科学

发表于2013-05-15

“就像公交车一样,老百姓希望(保障房小区)有公交车进去,曾经在南汇有一个小区,公交是开进去了,但车子基本上是没人,有时候也会碰到这些问题。 ”

发表于2013-05-15

“就像公交车一样,老百姓希望(保障房小区)有公交车进去,曾经在南汇有一个小区,公交是开进去了,但车子基本上是没人,有时候也会碰到这些问题。 ”

发表于2013-05-15

刘海生认为,当然,政府也要主动一点,不是完全从经济上来衡量。市委、市政府,是房管部门也开过专题会,希望企业早一点进入保障房小区,是国有企业,比如说银行,上海银行、工商银行就希望可以早一点进去。

发表于2013-05-15

刘海生指出,在新加坡、香港的一些大型居住社区,从开始入住到配套齐全,通常有一个成熟期。 “我们在上世纪80年代建(社区)的时候,成熟期差不多要10年左右。 ”

发表于2013-05-15

刘海生指出,在新加坡、香港的一些大型居住社区,从开始入住到配套齐全,通常有一个成熟期。 “我们在上世纪80年代建(社区)的时候,成熟期差不多要10年左右。 ”

发表于2013-05-15

刘海生认为,从财力上来说,现在政府更严了,完全可以压缩(这个成熟期)。去年,市委、市政府就把大型居住社区的市政、公建配套建设作为重点。

发表于2013-05-15

比如说,今年配套建设的主要项目是供水,还有校园、医院等配套,今年共列有673项各种计划。

发表于2013-05-15

刘海生也坦言,老百姓更关注的是配套的投入使用。 “我举一个例子,老百姓比较关心商业,最希望有大超市,但是一些超市经营企业不敢进去,担心没有销售额。 ”

发表于2013-05-15

刘海生进一步解释,超市大多数都是一些食品类的东西,有保质期的,“这就是通常讲的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

发表于2013-05-15

刘海生还指出,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交通问题。这方面交港局也在排计划,包括硬件设施的枢纽都在同步推。现在大型居住社区的规模大,今后社区管理的任务重。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