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

主题:一个很微妙的关于上海17个区县的评论,分享给大家

发表于2013-05-09
举报

在常年的调查研究中,累积了关于上海各区县的一些心得体会,现不揣浅陋和冒失,作简短梳理。若有隔靴搔痒、以偏概全、言语过激之处,敬请相关区县海涵。说句矫情的话,正是对17区县的热爱,才有连续跟踪关注,才有如下的评头论足甚至“无理”苛责。希望这样的声明,在某种意义上,既是“免责”的理由,更是深入探讨的由头。

发表于2013-05-09
举报

【浦东】南汇并入浦东的“地主 + 财主”模式,一度引发热烈议论和殷切期望,但是其客观效果不如预期。曾经的以“浦东之先”促“上海之新”的边闯、边创路径,“制度变革舍我其谁”的豪迈气概,现已大为收敛,稳健有余,开拓不足。生产力体系板结化,资源要素南下乏力,大浦东新中心(原浦东、南汇结合部地带)的功能加载缺乏共识,西向(特别是向西南)的辐射联动性亟须加强——这些应该也必须是新浦东的历史使命。当务之急是激活公共部门,以对外开放促改革,以对内开放促发展。自由贸易区试验区宜快启动、强启动,吸引国际集成营运商来沪作业。

发表于2013-05-09
举报

【徐汇】三个世界:泛徐家汇商圈是第一世界,较好地克服了淮海中路的弊端,实现了“商-商-旅-文”的一体化;田林、龙华等是城市化了的第二世界,不温不火许多年,任务是实现都市化;长桥等次区域是第三世界,空间和心理距离不近不远,可能是“十三五”的战略增长空间。滨江和漕河泾是徐汇区的点睛之笔,前者是增量,做加法,后者是存量,但是有做乘法的潜力。本区弱项,是创新金融业态导入相对不够。

发表于2013-05-09
举报

【黄浦】黄浦在上海的位势变化,正如上海在全国大棋局中的敏感调整——有进有退,退胜于进。黄浦的“不可替代性”到底是什么?“经典精品”有何干货?载体资源如何升级?“硅巷模式”如何导入?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城市中轴线的黄金交叉点如何充分利用?需要以居民、游民和企业公民喜闻乐见的简洁方式,加以回答。建议:1.进一步增加“杂”性(“杂”是先进性的源泉,业态纯化将导致功能退化);2.在“世界级、国际化、文化性”上,率先破题;3.提振西藏路、河南路(两纵),重塑北京路、南京路、淮海路、金陵路(四横),并用足两条水脉(苏州河、黄浦江)。另外,要从当下的几个“过于强调”中走出来——过于强调金融服务业,过于强调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过于强调服务大企业,过于强调楼宇经济。

发表于2013-05-09
举报

【静安】以弹丸之地,立下建设“国际商务港”的志向,部门强权,企业强势,曾相得益彰。但是重特大事故逆转了发展轨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障碍需要一定时间来克服。当务之急是恢复自信、重拾升势。撇除事故后遗症,真正挑战是商务商业活动的持续分流。外部条件无法改变,唯有调整内部因素:一是控制营商成本过快攀升;二是优化软环境;三是培育技术服务产业(非技术研发,也非技术应用,而是技术服务),搭建技术与金融联姻的平台;四是文化产业“虚事实做”。建议开展“金三角”与“金五星”周边地区衍生商务商业的调研,使得标志性商办楼宇的溢出效应最大化,引领楼宇经济向(商务商业)社区经济方向升级,激活摩天大楼脚下的“微创业”“微创新”。既要留住纳税大户,又能培育小巨人、隐形冠军。

发表于2013-05-09
举报

【长宁】对长宁承载国际贸易中心功能、建设“国际商都”充满期待。不是简单的内外贸复合,而是实物贸易、服务贸易、信息贸易的有机组合,是贸易新业态与科技、金融的边界突破。曾几何时,上海的老外有一半居住在长宁、1/3工作在长宁,国内最早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题的国家级开发区也落户长宁(虹桥开发区)。长宁现在的挑战和优势都来自于虹桥商务区,必须依托大虹桥,拉开差异度,发展基于互联网、面向信息贸易的新功能和新产业。

发表于2013-05-09
举报

【闸北】闸北正在成为上海行政效能最高、行政成本最低的区县。扬弃“交通闸北”定位,转提“南高中繁北产业”,梯度清晰,有机联动。充分利用“既远又近”的空间结构(南接市中心,北有充裕的产业用地)。创新驱动、无中生有,“折腾”出人才服务产业、大宁绿地、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苏河湾……闸北的成功,是“企业友好型”政策的成功,是“市场需求导向”理念的成功。更难能可贵的,是干得多、说得少。《解放日报》曾头版头条刊登《闸北上升的奥妙在哪》。上海和其他城市的中心老城区,都应该向闸北学习“后队变前队”的经验。

发表于2013-05-09
举报

【杨浦】17个区县中,杨浦区的工作激情是数一数二的。从过去的“三个百年”(百年大学、百年工业、百年市政),转向知识杨浦,再转向国际杨浦、金融杨浦、时尚杨浦,其路径为建设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其手段是“三引并重”(引资、引智、引制),其亮点是建立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和创业机制。该区的问题在于:1.元素太少,除了高校资源、工业遗存,几乎别无其他。2.交通末梢,向北不想去,向东向南过不去,向西穷兄弟。3.区内企业少,长得慢,稍微大点就想着往外跑。

发表于2013-05-09
举报

【普陀】近年略有“迷失”,发展绩效不尽如人意。原来市中心四个“老区”(普陀、杨浦、闸北、虹口)不相上下,现在杨浦、闸北突前,普陀原地踏步,虹口殿后。“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的定位甚佳,困难在于“一河两路三环”(苏州河、沪宁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内环、中环、外环)的格局,造成各功能板块难以通联。商务成本比不过嘉青松,繁荣繁华比不过黄静卢(已并入黄浦区),发展后劲比不过闸北和杨浦。当务之急是挖掘普陀的差异化优势,通过“生产服务、增值创富”,解决“流、留不匹配”问题,杀出重围。除了真如、长风、真北、长寿等区块,建议加快桃浦地区的开发建设,使之成为科技智慧城、最佳时间区。

发表于2013-05-09
举报

【闵行】区域形状像钥匙,被喻为进军上海腹地之宝。曾经的辅城,现在的中心城拓展区,正实施深度城市化,从经济强区向全面强区突进。但是,闵行的工业园区和基地陷入了“高端企业往市区迁移、中低端企业往市外迁移”的尴尬,目前建设用地基本达到2020年规划控制规模。未来的市场经济高级化之路怎么走?新型工业化和深度城市化的同时,如何推进服务化和信息化?战略牛鼻子可能在于全面提升民资参与度和贡献度,让民营企业来唱主角。

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

房天下APP

扫码或在应用市场

搜索“房天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