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个很微妙的关于上海17个区县的评论,分享给大家
- 发表于2013-05-09
- 举报
【黄浦】黄浦在上海的位势变化,正如上海在全国大棋局中的敏感调整——有进有退,退胜于进。黄浦的“不可替代性”到底是什么?“经典精品”有何干货?载体资源如何升级?“硅巷模式”如何导入?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城市中轴线的黄金交叉点如何充分利用?需要以居民、游民和企业公民喜闻乐见的简洁方式,加以回答。建议:1.进一步增加“杂”性(“杂”是先进性的源泉,业态纯化将导致功能退化);2.在“世界级、国际化、文化性”上,率先破题;3.提振西藏路、河南路(两纵),重塑北京路、南京路、淮海路、金陵路(四横),并用足两条水脉(苏州河、黄浦江)。另外,要从当下的几个“过于强调”中走出来——过于强调金融服务业,过于强调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过于强调服务大企业,过于强调楼宇经济。
- 发表于2013-05-09
- 举报
【静安】以弹丸之地,立下建设“国际商务港”的志向,部门强权,企业强势,曾相得益彰。但是重特大事故逆转了发展轨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障碍需要一定时间来克服。当务之急是恢复自信、重拾升势。撇除事故后遗症,真正挑战是商务商业活动的持续分流。外部条件无法改变,唯有调整内部因素:一是控制营商成本过快攀升;二是优化软环境;三是培育技术服务产业(非技术研发,也非技术应用,而是技术服务),搭建技术与金融联姻的平台;四是文化产业“虚事实做”。建议开展“金三角”与“金五星”周边地区衍生商务商业的调研,使得标志性商办楼宇的溢出效应最大化,引领楼宇经济向(商务商业)社区经济方向升级,激活摩天大楼脚下的“微创业”“微创新”。既要留住纳税大户,又能培育小巨人、隐形冠军。
- 发表于2013-05-09
- 举报
【普陀】近年略有“迷失”,发展绩效不尽如人意。原来市中心四个“老区”(普陀、杨浦、闸北、虹口)不相上下,现在杨浦、闸北突前,普陀原地踏步,虹口殿后。“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的定位甚佳,困难在于“一河两路三环”(苏州河、沪宁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内环、中环、外环)的格局,造成各功能板块难以通联。商务成本比不过嘉青松,繁荣繁华比不过黄静卢(已并入黄浦区),发展后劲比不过闸北和杨浦。当务之急是挖掘普陀的差异化优势,通过“生产服务、增值创富”,解决“流、留不匹配”问题,杀出重围。除了真如、长风、真北、长寿等区块,建议加快桃浦地区的开发建设,使之成为科技智慧城、最佳时间区。
在常年的调查研究中,累积了关于上海各区县的一些心得体会,现不揣浅陋和冒失,作简短梳理。若有隔靴搔痒、以偏概全、言语过激之处,敬请相关区县海涵。说句矫情的话,正是对17区县的热爱,才有连续跟踪关注,才有如下的评头论足甚至“无理”苛责。希望这样的声明,在某种意义上,既是“免责”的理由,更是深入探讨的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