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新城变鬼城 烂尾楼丛生

发表于2013-08-28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对12个省区的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平均一个城市要建4.6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平均每个规划建设约1.5个新城新区。如此多的新城,果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吗?

鱼米之乡常州,与苏州、无锡并称“苏锡常”是江苏省最为富饶的地区。然而这里城市新区却遭遇房价停滞不前的尴尬。在华灯初上之际,大部分新小区孤灯一盏,无限凄凉。当地的房屋中介也感叹房价不高:


发表于2013-08-28

房屋中介:常州的房价是一点儿一点涨的,如果一下都涨到了1万元一平米,你看大家买不买。

尽管开发商大力鼓吹楼盘在未来一段时间,升值潜力巨大,但是当地的老百姓却并不相信。在常州,常驻人口在拆迁安置中获得了补偿,并不太需要购买新房:


发表于2013-08-28

市民:现在还是外地人买的多,本地这边我们都安置了,有安置房。有人分到了十二套,我们村的村长分了九套。

在购买新房的主力军外来人口似乎不太给力。根据统计,常州的外来人口大约有170万左右,占常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这些外来人口多数是受教育程度不高,消费能力有限的务工人员,购买能力有限。让他们买房子有些不太现实。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分析:

发表于2013-08-28

事实上,常州新城区绝对不是个例。被媒体誉为“鬼城”的鄂尔多斯、房价持续下跌的温州、房产泡沫严重的辽宁营口等,都有类似经历。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西南一个县级市,在建的房地产开发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可以提供超过10万套住房,而目前市区总人口才30万出头。也就是说,至少需要15年才能完全消化现有的住房。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