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上海崇明的“贫穷生态岛”焦虑:农业对经济贡献不明显,支柱产业仍在探索

发表于2014-04-15

  崇明岛,这座定位为世界级生态岛的中国第三大岛屿,被寄望走出一条兼顾生态的发展新路径。但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崇明的经济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占据上海近四分之一面积的崇明县(包括崇明、长兴及横沙三岛),近几年的经济体量始终徘徊在全市17个区县的末位,仅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1%左右。近两年,受长兴岛造船业不景气拖累,崇明全县增加值告别了此前9年的两位数增长。而在生态岛方面,崇明也一直处于新经济(310358,基金吧)增长点的探索中。当地一位官员呼吁,崇明是时候思考摘掉“贫穷生态岛”的帽子了。


2009年,随着长江隧桥的贯通,崇明开始寻找各种符合生态岛定位的产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养老地产、服务业……一个个新名词被提起。但究竟什么样的产业适合崇明?似乎仍未找到完美的答案。


发表于2014-04-15

  产销对接使崇明菜进城


坐拥上海近四分之一耕地面积的崇明,正在被打造成为上海人的“菜篮子”。


早春时节,崇明岛中部的三星镇上,一块隶属于绿瑞蔬果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绿瑞蔬果)的农田里,大片的青菜地郁郁葱葱,再过1个月即可迎来丰收。这家合作社在岛上拥有2500亩土地,8成用于蔬菜种植。


崇明种下去的菜能否卖出好价钱,曾是当地农户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因为相比奉贤、金山等上海其他郊区,崇明农产品(000061,股吧)销往主城区的运输距离来回多出约110公里,这让当地的菜价竞争力不足。


不过,如今这一问题已有对策,今年的菜地还未播种,蔬菜已定下了买家—国有的崇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生态农业公司)。2013年,崇明整合农委和县供销社下属的两家农产品营销企业成立了该公司,统筹负责崇明农产品的对外营销。


绿瑞蔬果合作社理事长黄利忠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年初生态农业公司提前向合作社下达了不同品种蔬菜的种植计划,他们只需按照计划播种收割,到期上交符合标准的农产品即可。


据了解,这些农产品的交易价格随行就市,收购价按照崇明主要农产品市场的平均批发价下浮15%结算。同时,生态农业公司也设定了保本价。如果结算价低于保本价,生态农业公司将以保本价收购。


记者在崇明生态农业公司提供的一份价格核算表中看到,今年绿瑞蔬果春季青菜的成本价为1.09元/公斤,加上为合作社预留的20%利润,保本价定在1.3元/公斤。黄利忠说,有了价格托底,合作社不必承担亏本的风险,农民种蔬菜心里也比较踏实。


今年,崇明生态农业公司与当地的24家合作社合作,试点这一订单模式。而在2012年前,处于结构调整中的当地农业,尚面临产销无法对接的尴尬。2013年,当地着手整合岛内零散的资源,并计划打造一条从生态岛田间到市区连锁店的农产品产销体系,倒逼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让国资“打头阵”的方案只是一时之选。


现在,上海主城区已有300多家挂着“生态崇明”招牌的特色农产品专卖店,直销来自生态岛的特色农产品。这些连锁店中,由崇明生态农业公司经营的占到近2/3,其余则由崇明当地的大型民营合作社经营,这些门店均享受政府提供的房租补贴。


记者采访的多家专卖店销售员介绍称,相比其他郊区的蔬菜价格,崇明菜的确有点贵,不过价差不算大。现在来店里消费的多是回头客,青菜、大米等都比较热销。“第一天下午向农业公司下订单,第三天早晨就能够配送到位,基本上蔬菜当天都能卖完。”一位销售员介绍说。


不过,专卖店刚开张时,崇明菜并不吃香。“刚开始消费者觉得崇明菜品相不好。”上述销售员告诉记者,由于崇明当地的菜农被要求多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且采用露天种植的方式,种出来的菜看上去不太水灵。


崇明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旗下专卖店的盈利能力一般,不过单店的经营情况正逐步改善,公司已计划在今年底前将现有连锁店的数量增至300家。


有机农场投资回报周期较长


近几年,满足上海市民“菜篮子”的需求成为崇明农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当地农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上海本地产蔬菜中,近五分之一由崇明提供。2013年崇明统计公报显示,当地农产品在上海市区的销售额为7亿元,相较2012年高出1亿元。


不过,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明显。统计数据显示,第一产业占崇明县经济总量的比重在逐年下降,2008年时为12.8%,2013年只有9.2%。


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星翼认为,崇明农产品最大的优势来自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不过这一点的宣传力度明显不够。


崇明县农委副主任梅雪松坦承,目前崇明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还不多,在上海市场的占有率仍然不高。


戴星翼建议,如果没有外来的大型企业介入崇明生态农业,可考虑充分发挥当地合作社、合作联社的作用,并通过政府加以扶持,打造崇明特色农产品的产销体系。在他看来,当下以国资为主体所建设的产销模式未必是一件好事。


实际上,已经有外来者试图探索出崇明生态农业的发展新路径。


最近,位于上海市中心虹桥商圈的某餐厅有了一大变化:店内主营有机食品的餐厅新增了一片可供20人使用的户外就餐区。这家餐厅的食材均来自崇明本岛上一座占地700余亩的生态有机农场。3年前,农场的拥有者尝试将其转型为生态有机农场,以不打农药、不用化肥的方式种植蔬菜,而在此前的十多年里,养猪是这座农场唯一的业务。现在,430亩菜地的有机肥料都要依靠农场内那座年产量达到2万头的养猪场,此前一度困扰农场的猪粪污染问题也因此得以解决。


上述餐厅店长告诉记者,有机食品的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


不过,受制于较高的价格,有机菜目前仍然是小众消费品,而有机食品种植也并非上述农场的主业。相关市场经理称,有机农场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前期的投资也相当大,公司短期内并没有期望它带来可观的回报。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