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中国有3亿人将要买房,未来楼市难下行

发表于2014-05-21
标签:住宅 下跌 二线城市 买房 成交量 

春节以来,全国各地楼市的暗流涌动,让许多人感到了阵阵寒意。阳春四月,全国重点城市中超过六成成交量环比下跌,北京、大连等城市成交量跌幅达到三成以上;而“五一”期间,全国54个城市合计住宅签约套数同比下降了32.5%。其中,一二线城市下降幅度最大,一线城市同比下降40%。于是,熟人朋友的楼市“跌价”和“拐点”问题就多了起来,楼市“崩盘论”也不胫而走,甚至有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酝酿为楼市松绑,就比如香港特区政府最近的一项做法:鉴于最近楼市持续疲软,准备于近期着手调整“辣招”(楼市相关政策),将放宽购房者换楼期限。但笔者认为,不少判断都属于过度反应,2014年可能是内地楼市的一个拐点,但不是“跳楼”,而是“下楼”。也就是说,房价会停止上涨,或适当下调,但不会大幅下跌。

发表于2014-05-21

分析市场行情,最基本的功课是分析供求关系。那么,房子的需求怎样?重点需要分析一下刚性需求。


房子的刚性需求主要源于婚龄人口的多少。建国以来,我国曾有过三次出生高峰期。第一次出现在1949年至1959年。当时国家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人口增长率将近300%;第二次出现在1962年至1965年,持续至1973年;第三次是1985年至1995年,主要是六十年代出生的那一批人进入婚育年龄,造就了生育高峰期,据相关学者计算,第三次高峰期人口出生数量有1.24亿左右,接近当前全国人口的10%。未来十年,1985年至1995年出生的人群进入婚嫁年龄,这是支撑住房刚需的主力军。另有统计数字表明,目前,中国20-24岁人口比例为9.0%,25-29岁人口比例为8.0%,30-34岁人口比例为7.4%,都处于较高水平,累计将有3.3亿人口处于成家立业购房阶段。


发表于2014-05-23

3亿人里面至少一半是挤到一线大城市来的,如何下跌。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