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新华社)上海房价6年来首跌 供大于求状况持续3年

发表于2007-04-05
日前,上海社会科学院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上海住宅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住宅的价格上涨幅度已经低于消费品价格上涨的幅度。

    同时,上海商品住房价格指数预警表显示,房价在连续6年持续上涨后首次出现下跌,供求关系出现逆转,未来至少3年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空置量将持续上升。 

    房价回归“正常” 

    上海社科院研究报告课题小组成员张泓铭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他们刚刚完成的一份名为《中国城市房地产发展评价和预警体系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经过两年的宏观调控,上海房地产指数的增长速度从2003年到达顶点后开始放缓,与消费物价指数相比,房价上涨幅度正逐步回落,到2006年,房价指数高出消费物价指数6.2%,已经进入‘正常’范围,显示调控已经奏效。 

    “历时4年多,以上海市场作为局部运行的范本进行示例,旨在‘构建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风险预警体系’的这份报告已经通过有关部门验收,一旦条件成熟,将在全国范围推广实行。”张泓铭说,“ 随着报告的正式公布,全国性的房产健康预警体系也可能相应建立。” 

    分析人士指出,宏观调控的效果之所以在上海更为明显,是因为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流通性相比其它地区更高,系统更加完整,得以让政策作用的传导速度更快,“药效”从而发挥迅速,为全国城市房地产提供了成功范本。 

    3月27日,出席上海第一届TOP50高峰论坛的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副局长庞元发出了同样声音:上海在2006年住宅市场运行平稳,宏观调控已基本到位;2007年将继续这一走势,房地产投资以及房价都将保持稳定状态,宏观调控的作用将全部显现。 

    “今年上海商品住房价格也将总体稳定,或许在平稳中有极为微弱的升降。两年来的调控尤其是2006年房地产转让营业税和转让所得税的调升和开征,使短期炒房客几乎离场,长期投资者则相当谨慎,剩下的住房需求主要是真实的使用者和有真实需求依托的投资者。” 上海社科院研究报告课题小组成员张泓铭说。 

    “国家宏观调控的决心和后续出台的政策,将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观望,开发商在市场特别是资金压力和销售回款速度放慢的情况下,我估计今年下半年,还会在价格上有所松动。” 3月28日,中国指数研究院毛治博士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当然这仅是对上海的市场而言。” 

    去年房价明“跌”暗“升” “临界”拐点今年始至 

    “事实上,2006年上海房价并没有下跌。” 毛治博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根据社科院报告对实际交易数据的统计,2005年,上海住宅销售均价是7767元每平方米,2006年是8519元每平方米,“所以,上海去年的整体房价水平是上涨的。” 

    而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在过去半年多时间里,上海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几乎一直处于下跌态势,其中5次领跌全国,成为全国房价下降最为明显的城市。 

    “社科院报告用的是上海中房价格指数,是一种叫价体系(asking price),即成交多少就是多少,反映房屋交易的实际价格。在上海中房价格指数中,2006年并没有下跌,根据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反而是下跌了。”毛治说。 

    根据上海中房价格指数,2007年1—3月,上海住宅销售均价为8132,相比去年平均8519元/平方米的水平,直到今年一季度,上海首度发出了均价下跌的信号。 

    “以我对上海房价的研究和感觉,今年的上海房价到了止涨始跌的临界点。毛治进一步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2006年房价均值超过2005年;预计2007年,上海房价将在稳定中有小幅下跌。” 

    不过,令消费者困惑的是,据发改委、国家统计局3月19日发布最新数据,2月份上海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以0.1%的微弱涨幅,暂别持续多月的新房价格下滑。 

    供大于求局面呈现 

    “3月份的上海房展会,我们对购房者的需求做了一个专项调查,在120人的有效样本中,只有28%的人在今年有购房的意向。”3月26日,搜房网全球机构(上海)资讯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预示,在今年,购房者的市场观望气氛依然浓厚。” 

    根据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量“萎缩”。2月份,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99.1万平方米,与上月成交面积177.1万平方米相比,环比下跌了44%。其中,普通商品住宅成交面积61.1万平方米,较上月减少63.9万平方米,与2006年同期相比则上涨了15%。别墅类项目本月成交7.2万平方米,成交面积较上月下降4.7万平方米。今年1月份,上海市共有16个项目推出新盘,仅为2006年12月份一半。 

    2006年,在宏观调控的连续作用下,短期炒房者纷纷离场,长期投资者也变得谨慎,只剩下有限的真实住房需求。上海商品住房供求关系开始出现逆转,商品住宅租售量(销售面积与出租面积之和)占供应量(竣工面积与上年空置面积之和)的89.27%。这意味着市场需求开始小于供给,商品住房供应无法被全部消化。 

    此前,上海市政协所作的一项专题调研也指出,上海的商品住房未来供大于求的局面将会至少维持3年,供求比约为1∶0.72,商品房以婚房和改善性要求为主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