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从“大陆土地供应最紧缺的城市——深圳”看城市人的生活状况

发表于2011-07-07

新闻回顾:

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深圳要释放15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从现在起1年内必须完成土地整备项目75个、释放建设用地面积约45平方公里,今年年底前必须完成50%的工作量。而深圳政府目前拥有的可建设用地只有400平方公里!


 

---------------------------------------------------------------------------

---------------------------------------------------------------------------

为了缓解用地紧张,城市里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人们沦为钢筋水泥丛林里生存的动物。同时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比如:

1、阳光被遮挡

高层建筑因十其巨大的体量往往遮住了周围较低建筑的阳光,已有越来越多的居民表不了不满。因高层建筑“侵犯了采光权”向对簿公堂的事情也屡屡发生。

2、玻璃幕墙的反射

 大面积的反射幕墙的反光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光污染。尤其是在夏天,幕墙的光污染就更严重。这些反射幕墙不仅干扰周围居民的生活,而且影响道路行驶与安全。反射幕墙对阳光的高反射和对周边街景的反映,造成对汽车驾驶员视觉的干扰,增大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对热环境的影响

高层建筑一般大规模使用人工空调环境,这样,其排放出来的热量使夏口的街道更加炎热,恶化了城市局部地区的热环境。
   不仅如此,高层建筑的过度密集更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建筑物的密度,城市规模、人日密切相关。许多城市将高层建筑聚集到起,山十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空调等人工热源排放量大,“热岛效应”十分明显。

----------------------------------------------------------------------------------------------------------------------------------------------------------------------

其他不便之处,欢迎网友们发表自己的感想。。。

 

发表于2011-07-07

如何诗意的栖居?这是城市人在不断探讨的一个问题。

厌倦了城市车水马龙生活的人,有向乡村发展的趋势。

《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就曾独自一人来到距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建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两年。在这两年里,他离群索居,基本上于外界隔绝。他自己劳作耕种,不与外界发生任何关系,他从不纳税,拒绝任何政府行为。除了必须的劳动,比如农事和砍柴,他的剩余时间就用来观察自然,思考问题。两年后,他终于又回到了文明世界,为我们留下了《瓦尔登湖》这样一本书。他是“简朴生活”的宗师

发表于2011-07-07
空间太小,夏天憋屈死了
发表于2011-07-07
地少人多,挤啊,挤死了,在地铁里要被挤成肉饼了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