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处处为乘客着想 体验上海地铁”一号线”的细腻--好感动呀

发表于2004-12-23
北延伸段全线设置屏蔽门、残疾车、自动升降机和专用通道等设施,为乘客提供更多安全与便利。终点站与公交枢纽站相连,没了换乘之忧 

    走进轨道交通1号线延长路站,眼前一辆崭新的地铁列车,白色车身衬着红色腰带,略有不同的是车身略向外鼓。“为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伸段试运营,我们新购了一批地铁列车,首批抵沪的6列中,年内将率先投入使用调试好的5列。”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经过近4年努力,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伸段日前通过专家评审 
,将于12月28日上午6时投入试运营。该延伸段长12.43公里,南接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火车站站,北至外环线共富新村站,沿线设9个车站。今天,记者乘坐新列车,对北延伸段作一番先行体验。 

    车向北行,到了上海马戏城站,记者看到车门外还有门,陪同人员告诉记者,“那是屏蔽门。”以几乎感觉不到的“时间差”,屏蔽门与车门先后打开,记者走出车外,发现整个车站都有大玻璃屏蔽门将乘客与轨道、列车分隔,安全系数明显增加。北延伸段的建设,贯彻了“国产化、人性化”的宗旨,全线的列车、控制中心等设施国产化率达到了70%以上,同时设置了屏蔽门、残疾车、自动升降机和专用通道等设施,为乘客提供更多安全与便利。 

    过了上海马戏城站,列车开始从地下往上“爬”。从这儿一直到终点站,列车都行驶在高架上,不过头顶上还有高架。看到记者十分新奇的样子,陪同人员告诉记者,“这是我国第一条‘上为高架道路,中为轨道线路,下为地面道’的一体化高架工程,上下两层已于2002年底建成通车。” 

    由于受到列车数量的限制,轨道交通1号线将采取大小交路的方式组织运营。早高峰时段采用“3分钟?"12分钟”大小交路行车组织方式,1号线既有段最短行车间隔为3分钟,北延伸段行车间隔为12分钟,即每4列从莘庄站发出的列车,有3列到达上海火车站站后折返,1列则驶抵共富新村站后折返。地铁管理人员介绍说:“为方便乘客,我们将既有段车站显示屏显示的到达列车数量,从原来的两辆改为4辆。同时,在车身‘腰部’设置终点站提示牌,并对大小交路的列车采用不同的背景音乐,以示区别。”大小交路的列车需要换乘,该人士提醒乘客,1号线既有段的16座车站中的任何一站都可以实现换乘,因此希望乘客不要都集中在上海火车站站换乘,以免客流过分拥堵。 

    列车行到共富新村终点站。记者出车站下天桥,面前就是一溜半圆的白色尖顶建筑。原来,这是配套的泰和路公交枢纽站,这样的公交枢纽站有两个,目前已安排5条公交线进入。看来,换乘轨道交通1号线的后顾之忧,早已被有关方面考虑到了。
发表于2004-12-23
发表于2004-12-23
发表于2004-12-23
发表于2004-12-23
发表于2004-12-23
发表于2004-12-23
发表于2004-12-23
发表于2004-12-23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