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对房价做一个终极分析

发表于2021-02-01

这个分析的基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百姓的实际生活需要和收入水平的增长。

说这个话题,还得回到40年前,上海郊县农民陆续开始“两上两下”、“三上三下”自建房的建设上。

记得80年左右,“两上两下”的建设费用在7000元左右,到90年左右,陆续上涨到20000元左右。不管如何,“两上两下”基本涵盖当时一对壮年劳动力10年左右“拼命工作+勤俭持家”的结余。当然,介于当时的生活水平,这个价位建起来的“两上两下”是很简陋的,别说内装修,连毛胚都算不上,因为很多农户家进门就是泥地,能有水泥找平地面的已算得上有钱人了。

再来说说现在,目前农村按占地90-100㎡造起来的小洋楼,土建大概在60万左右,然后算上内装、家具、电器,一般100万左右完整搞定。那么现在这100万是否还是涵盖一对壮年劳动力10年左右“拼命工作+勤俭持家”的结余呢?其实也相差无几。目前一对农村劳动力不管外出打工还是在家种蔬菜、果园之类,一年的毛收入也就在十几二十万之间,很少有再多的。刨除日常开销,一年也就结余个10来万,凑满10年,也就百来万。

实话说,从农民角度讲,现在盖一幢小洋楼的压力,要比几十年前他们的父辈盖”两上两下“稍稍轻松些。主要原因是现在外出打工的,有机会赚得相对于种田更多点的收入。

再来说说,市区人。

40年前,市区人大致就住在30㎡以下的石库门、鸽子笼、简棚之类的住宅内,没办法,上海寸土寸金,市区的土地资源古往今来一直很珍贵。

那时候市区人的房子,基本是祖上传下的,或者是单位分配的,虽然花钱不多,但是弄到手的难度很大。

那时候市区人的钱,主要用在添置家电、吃穿打扮等,除了房子小,其它的消费明显高出农村人不少档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市区人,按正常来说,住100㎡左右的商品房实属正常。

我说的市区人,基本定义在内环内,极限可以放宽到外环内。

而内环内或外环内像样点的100㎡左右的商品房,目前平均来说应该在800万以上。

再来看看市区人目前的收入水平,是否也像农村人一样,”拼命工作+勤俭持家”的结余就可以凑满一套满意住宅的购买价。答案显然不是。就算再乐观,目前市区人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也到不了郊县农民8倍的水平。估计实际能有2-3倍就非常不错了。

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房价,最吃酸的应该是上海市区的人。

由于市区人的消费主要转向房子了,所以其它消费已弱于农村人。这就是目前”上海本地人“反而越来越为尊的原因。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