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发表于2013-05-29

一、了解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妈妈们总是急于让孩子尽快掌握成人交往的技巧,其实,孩子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在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一方面需要具备相应的心理成熟度,另一方面就是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所以,父母要保持平常心,用宽容的态度来看待孩子在社会交往方面的表现,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二、孩子需要在生长环境中,看到成人的社会交往方式,从成人身习怎样待人接物
   真实的生活是孩子学习社会交往的最好方式,比如在家中如何招待客人、如何和客人聊天。这个过程中,不需要强加给孩子怎样做,只要成人做了,孩子就能学会。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懂礼貌,主动和别人打招呼,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去强迫孩子做,只要妈妈每次都做到了,总有一天,孩子也会去做的。
三、鼓励孩子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愿意帮助别人、学会倾听别人说话
   尊重别人,也会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就能理解别人的感受。要让孩子做到这一点,家长首先在家里要营造一个这样的环境,尊重孩子,倾听孩子,并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孩子会逐渐懂得,和其他人一起时,怎样理解和帮助别人。这样,就会帮助孩子在社会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这是社会交往最基本的一个原则。
四、多为孩子提供社会交往的机会,尽可能为孩子选择适合他的同伴
   平时多带孩子参加社会性的活动,尽可能创造良性的交往经验,对于增加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信心都有好处。对于孩子的玩伴,家长不用刻意去限制,当然,如果年龄相仿、个性彼此协调,这样的玩伴更加理想。如果孩子和同伴的交往不愉快,家长可以适当提供帮助,理解和倾听孩子、给予孩子能量,但是不要替孩子打抱不平或者指挥孩子如何去做。


发表于2013-05-29

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一)

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缺少正常人际交往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如下适应困难: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或自我、不能合作、任性攻击。而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关心则是预防和治疗这类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对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各种心理疾病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一、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中应创造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交往氛围,以父母为和以孩

子为的家庭都是不可取的。要想让孩子有一个和谐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家长就必须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很多方面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常常把父母的一些语言、行为、习惯带到自己的生活中。
二、家长为孩子树立良好的交往榜样

父母要注意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有关指出:孩子是在模仿成人的过程中习得交往的。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感受着父母对己对人的态度,并从中模仿家长待人接物的态度与方式。因此,父母应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也要做到,否则就无法使孩子信服。
三、给孩子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激励孩子的交往兴趣和欲望

现在的独身子女从小就在“四二一” 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即四位老人、二个大人、一个小孩),其实他们很渴望能和同龄的伙伴们一起玩,所以我们的家长要经常给孩子创设孩子与孩子交往的环境和机会,同时家长应鼓励孩子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和同龄人聊天、游戏、出游,绝不能借口文化学习的重要而忽视孩子在这方面的学习。

四、积极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

孩子的社会交往包括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和孩子与成人的交往。孩子与成人交往比较容易,因为成人一般能猜出孩子的意图。成人主要要教给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技能所谓交往技能,是指采用恰当方式解决交往中所遇问题的策略和技巧。儿童之所以在交往中表现出不恰当的交往行为,往往因为缺乏相应的技能,而在交往中,懂礼貌、会合作、分享、守规则的孩子往往受同伴欢迎。  


发表于2013-05-29

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二)

五、正确面对孩子的交往冲突
家长要清楚,孩子们在一起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摩擦、争吵,切不可把孩子间的一些争执、冲突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切忌以“不吃亏”孩子,甚至强行干涉孩子,而不让他们碰面交往。当孩子之间产生争吵时,家长首先不要大惊小怪,而是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交往中的各种矛盾,让孩子“独自”去学会如何面对交往上的小问题。其次应该适时公正地加以引导,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法,如分享、交换、轮流、协商、合作等,让孩子学着自己解决问题。其次应该适时公正地加以引导,培养孩子勇于改错的精神,能原谅他人,在交往中,能互相帮助,具有同情心。

六、尊重孩子的交往个性,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尊重孩子的交往兴趣,让孩子明白与同伴交往是自己的权利,处理同伴交往

中出现的问题也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对孩子独立人格的肯定,也是培养孩

子独立性的重要一步。尽管良好的交往能力对孩子的成功和快乐都有益,但

请您不要过分干涉孩子交往的方式。一些孩子不愿意主动结交朋友,需要一定的

时间去和同伴熟悉、友好相处,而另外一些孩子天生喜欢结伴,喜欢和一大堆朋

友玩。无论他选择什么方式,只要孩子愿意、喜欢就可以了,家长只要在必要的

情况下给予指导,过多的介入会使孩子害羞、拘泥,妨碍他们更好地增进彼此间

的了解。

七、孩子留有充足的玩耍时间
有些家长在假期里除了让孩子写作业外,还让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将孩子

的每一天安排得满满的,孩子根本没有时间找同伴玩耍,家长还美起名曰:这都

是为你好。弄得孩子苦不堪言,无人倾诉。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孩子孤僻内项性格

的形成。因此,家长应合理安排自己和孩子的时间,给孩子留出充足的玩耍时间,

让孩子有时间和机会去找去找同伴玩耍。家长也应经常带着孩子走出家门,走向

大自然,让孩子接触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认识花鸟鱼虫,初步了解社会上的一些

常见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开阔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

任感和开朗的性格,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八、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及时去发现孩子的每一点变化:课堂上勇敢地举手发言,第一次主动与老师打招呼,热情邀请同学来自己家作客,向一个陌生人微笑致意,购物时学着讨价还价,同情弱者,帮助他人--这一切,你要随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持续不断地鼓励她。如此坚持下去,你一定能看到孩子的良好表现而倍感欣慰。  


发表于2013-05-29
引用:撑着的 在2013-05-29 15:11:34写道:原帖
一、了解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妈妈们总是急于让孩子尽快掌握成人交往的技巧,其实,孩子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在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一方面需要具备相应的心理成熟度,另一方面就是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所以,父母要保持平常心,用宽容的态度来看待孩子在社会交往方面的表现,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二、孩子需要在生长环境中,看到成人的社会交往方式,从成人身上学习怎样待人接物
 
 真实的生活是孩子学习社会交往的最好方式,比如在家中如何招待客人、如何和客人聊天。这个过程中,不需要强加给孩子怎样做,只要成人做了,孩子就能学会。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懂礼貌,主动和别人打招呼,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去强迫孩子做,只要妈妈每次都做到了,总有一天,孩子也会去做的。
三、鼓励孩子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愿意帮助别人、学会倾听别人说话
 
尊重别人,也会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就能理解别人的感受。要让孩子做到这一点,家长首先在家里要营造一个这样的环境,尊重孩子,倾听孩子,并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孩子会逐渐懂得,和其他人一起时,怎样理解和帮助别人。这样,就会帮助孩子在社会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这是社会交往最基本的一个原则。
四、多为孩子提供社会交往的机会,尽可能为孩子选择适合他的同伴
 
 平时多带孩子参加社会性的活动,尽可能创造良性的交往经验,对于增加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信心都非常有好处。对于孩子的玩伴,家长不用刻意去限制,当然,如果年龄相仿、个性彼此协调,这样的玩伴更加理想。如果孩子和同伴的交往不愉快,家长可以适当提供帮助,理解和倾听孩子、给予孩子能量,但是不要替孩子打抱不平或者指挥孩子如何去做。
 

很不错的内容;有宝宝的家长,可以看过来了!  

发表于2013-05-29
引用:撑着的 在2013-05-29 15:12:11写道:原帖
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二) 
五、正确面对孩子的交往冲突  
向一个陌生人微笑致意,购物时学着讨价还价,同情弱者,帮助他人--所有这一切,你要随时看在....
 

  下次记得发贴分版块呀,否则让站长打你PP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