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最不坏”的户籍新政

发表于2013-07-03

上述两种标准与国际两类主流移民情况相似,即技术移民与资金移民,加拿大、澳大利亚都采取相似的做法,上海市政府实行拿来主义。

一境之内居然需要以移民式的打分制划分人群,的确令人悲哀,却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众多的人口、日益恶化的环境、不同的保障水平,决定了境内技术与资金移民成为大城市政府的理性选择。

 

发表于2013-07-03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2010年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常住人口为1961万,到2011年末增加到201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7.6万人,增速比2001年至2010年十年的年均增速下降0.9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下降2.1个百分点。到2012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069.3万人,一年内又增加50.7万人。其中,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773.8万人,增加31.6万人。这还是人口增量极少的一年。

发表于2013-07-03

上海常住人口更多。按照上海官方数据,2011年全市常住人口为2347.4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外来常住人口达到935.36万,占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39.8%。考虑到绝大多数进入大城市人口不会到相关部门登记,京、沪常住人口恐怕要远远高于政府统计的数据。

上海积分制的做法值得鼓励,却没有解决关键的问题。

首先,以政府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打分,未必能够筛选出市场真正需要的紧缺人才。最终,上海得到高分的是那些拥有高学历的亦步亦趋的高级打工人才。其次,投资移民拉动就业可以获得高分,但真正的企业家早已是国际人士,这座城市应该给予创业者以足够的关注。国际投资移民中最让人头痛的是,一大笔投资移民之后,移民输入国本希望这些人能够创办企业、拉动当地就业,没想到这些人却当起寓公、大买房产,在加拿大等国,这样的中国移民不少,上海在拿来之余,应该避免重蹈覆辙。创新的城市不需要大量手持来路不明钱的寓公。

 

发表于2013-07-03

户籍制度必须改革,需要做的是类似于上海的公平积分,而后放开城市群中、公共福利基本均等地区的户籍流动,以有序实现取消户籍制的大同梦想。

上海居住证积分制,是有益的尝试,如果成功,可推广到全国所有一、二线城市。

上海居住证新政,权责对等是关键

 

发表于2013-07-03

根据官方的通告,居住证积分指标体系由上海多个政府部门联合制定,包括年龄、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在上海工作及缴纳社会保险年限等基础指标。此外,根据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口服务管理需要,设置加分指标、减分指标、一票否决指标。各指标项目中根据不同情况划分具体积分标准。大致看来,年轻、高学历、专业技能的赋值较高。例如30岁的年龄可以获得30分,本科学历学位可以获得90分,中级职称可以获得100分,而居住证积分的标准分值为120分。

发表于2013-07-03

此外,根据居住证的积分值,达到120分者可以获得相应的就业、养老、医保、住房,以及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子女在沪参加高考的待遇。通过积分制的形式,上海针对外来人口形成了一套包含义务、权利的“新上海人资格体系”。从推进上海本地发展,尤其是缓解上海本地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的角度看,这套居住证新政策应当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发表于2013-07-03

此前已经提到,居住证新政下辖的积分指标体系,对于年轻人、高学历和专业技能人才有着明显的青睐。从过去三十年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城市通过吸引外来优质年轻人的方式,以不断保持自身的竞争力,上海方面的居住证新政,依旧还是沿着这一路径在走。而如果将目光移向其他一线城市,北京、广州和深圳亦存在同样的趋势。坦白而言,学历高、富于技能的年轻人拥有强大的创造产值和纳税能力,同时又处在对社会福利依赖较低的阶段。因此,这一部分人口的聚集可以制造出庞大的人口红利,进而满足上海高速发展所需要的巨大动力。

发表于2013-07-03

正如上海市发改委总经济师翁华建指出的,“引入积分管理,突出了能力和贡献的导向,”而这种导向更多的是向前看,而非向后转。新政显然对于优质年轻人的未来垂涎欲滴,而对于步入中年,在上海工作多年的低技能人口,则显得颇为残酷。此前引发轩然大波的“异地高考事件”,就涉及到上述问题。

发表于2013-07-03

  对于此次居住证新政的推出,舆论显然很关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上海的中高考权利问题,但从具体的积分体系来看,新政很巧妙地回避了问题本身。因为从表面看,120分的积分对于许多本科毕业抑或有一定技能的人群并不成为一个问题,但需要看到的是,此一群体中的绝大多数,目前并不需要考虑孩子中高考的资格问题。恰恰是最需要解决的中年务工人员的子女,却依旧很难在居住证新政之后获得满意的回复。

发表于2013-07-03

当然,从城市治理者的角度出发,吸引更多优质的年轻人,压低低端年长的外来务工人员的福利待遇,必定是最为理性的选择。这种理性的背后,潜藏着的则是一颗颗冰冷的心,以及背后站立着一群怒目圆睁的原住民。在过去三十年经济的爆发式增长态势下,人口的迅速流动改变着城市与乡村的十数亿人,也冲击着城市管理的制度和秩序。从国家的角度出发,确保所有公民在本国内部享有均等的公共服务,应当成为一个不懈追求的目标。但上海新公布的居住证积分制度,则告诉我们,这样的梦想距离国人还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