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最不坏”的户籍新政

发表于2013-07-03

居住证积分制不是户籍改革的最终目标

应该说,在户籍改革上,上海并不是走在最前面的,但可以说是走得最稳健的。先后有大连、兰州、河南等省市已经、正在或将要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户口的区别,公共服务均等化,意义特别重大。不过上海作为一线城市,作为人口流入大城,马上彻底取消非农户口,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和所有准入限制,肯定不现实。  

 

发表于2013-07-03

因为户口还是居住证的名称改变容易,提供大量均等的公共服务不是一个城市马上能承受的。所以,实行居住证制度乃至进一步实行居住证积分制,采取一种稳健的渐进性的户籍制度改革,作为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不失为一个现实的选择。具体说来,积分制度保证的是什么呢?

发表于2013-07-03

保证的就是在流入地工作和居住的稳定性长期性——也就是你对于目前居住的城市有一个长期委身的打算,这个城市对于你也有一个可以信赖的明确预期。同时积分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流入人口的正向努力方向和上升渠道,有利于减轻城市对于流入人口的管理压力。

不过有一个道理必须说清楚,那就是城市的义务。首先一个城市对于居住在这里的公民,无论其户籍如何,都有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的义务。另外,一个城市对于为城市服务的劳动者,更有提供相应服务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义务。

 

发表于2013-07-03

 换言之,有些基本的公共服务,只要人生活在这里,就必须享有。而所有的公共服务,只要是纳税人,就必须平等享有。户籍制度本身无所谓合理与否,但户籍制度带来的公共服务不均等是不合理的。户籍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公共服务的全面均等。
    作为城市化进程的一个发展阶段,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片面重视城市的城市化,而不注重人的城市化,城市管理一直跟不上城市化的进程,所以我们应该允许各地根据本地的不同处境、面临的不同问题,为各自户籍制度的改革拿出一个时间表,允许有一个过程,但所有这些过程中的政策只能是一个过渡性政策,不能固化,不能停滞,不能作为长期性、永久性的政策。最终必须是彻底取消户籍壁垒,实现公共服务的完全均等化。这也就是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的,推进人的城市化。

发表于2013-07-03

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海的居住证制度乃至居住证积分制度,应该是一个进步和改革过程中的步骤,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同时,即便在当前阶段,哪些公共服务可以和积分挂钩,哪些公共服务不应该和积分挂钩,而是需要当地政府均等提供,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即便在改革过程中,对于外来人口也不能将任何公共服务都附加条件。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某些政策待遇,某些公共投入,没有实现服务跟人走,而是服务跟着户籍走,其相应的公共投入也留在原籍,比如教育投入。所以,各地的户籍制度改革其实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要彻底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需要一个全国性的制度跟进和保证。(

 

发表于2013-07-09

上海户口新政策 - 政策目标
由于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端人才的缺乏,上海先后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吸引人才,而解决这些人才的户籍问题也成为上海相关部门的考量事项。而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此次的户籍新政规定了四条原则,具体包括:1.不调控急需人才;2.满足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3.重视教育背景,同时更要重视能力业绩;4.强化准入,明晰预期。对于第一条原则,方案给予了详细的解释,“不调控急需人才;不调控急需劳动力流入;调控传统产业领域的劳动力流入,不调控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劳动力流入。”

发表于2013-07-09

对于第二条原则,指出“要着重引进创业投资型人才和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必须的职业技能人才”。这显然符合上海目前着力打造的两大产业的人才需求: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上海市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显示,汽车、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船舶制造、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金融等诸多领域都属于上海紧缺的人才。

发表于2013-07-09

第三条则强调,除了重视教育背景之外,在引进人才要强调能用、有用,要更加注重工作资历和实践能力。”“比如一个造船焊接工,尽管教育背景可能不太好,只有初中水平,但如果是十分紧缺的话,并且符合条件就应该可以考虑入沪上海。。

至于第四条原则,方案明晰了预期会让大众对居住证转户籍标准有了明确的了解,这样可起到调动工作积极性和稳定社会的作用。而根据上述四点原则,方案具体规定了入沪上海需要的两大条件:综合素质和知识能力。

 

发表于2013-07-09

综合素质条件包括:主要反映人才的道德品行、政治、文化素质与基本从业状况,是一个底线性条件。凡要申请转为上海户籍的人才,必须拥护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必须没有犯罪记录,必须达到大专以上文化学历水平,并且必须在上海正规就业。知识能力条件则包括:知识能力可从多方面予以体现,从可量化的要求出发,主要设置教育程度、在沪就业岗位、职业资历、在沪工作年份、收入水平、特殊成就、创业投资活动等七个具体条件。其中教育程度反映文化学历水平,其他各项主要反映能力水平。通过各个具体条件的评价,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形成一个综合评价。达到一定的知识能力水准,才能具备申请的资格。

发表于2013-07-09

上海户口新政策 - 转户条件
居住证转户籍也是方案的另一个主要内容。此前据媒体报道,上海正在细化第四次户籍改革以吸引人才。其中一种方案建议实行打分制,凡满足七大类指标累积得分达到100分者,即可具备入户上海的条件,包括:1.学历;2.在沪就职;3.在沪缴纳社会保险;4.在沪缴纳个人所得税;5.外省市(海外)工作资质;6.特殊成就;7.在沪创业投资纳税。